晶体管发明于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也首先在美国诞生。IC诞生后四十多年中,除了80年代后半期日本曾一度超过美国之外,美国一直在世界上占优势。现在仍是日本第二。美国在4英寸线中(占45%)和8英寸线中(占31%)名列;而日本在5英寸线中(占47%)和6英寸线中(占43%)名列。韩国在80年代以倾国的财力发展IC之后,跃居到世界第三,尤其是在DRAM存储器生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台湾省自1987年台积电实行Foundry以来,台湾的IC代工业在最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整个IC产业产值已上升到世界第四位。正在接近并可能赶上韩国。而我国内地的IC业产值目前在世界上还排不上名次,在制定"九五"规划时,曾指望到2000年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占到1%的比例。2000年是世界半导体产业快速增长的一年。据美国做据调查公司统计, 2000年晶片销售额增长31%,由1999年的1691亿美元增加到2221亿美元;而2000年我国的IC销售额在140亿-150亿元人民币之间,即只有17-18亿美元,仅占到世界总销售额的0.8%,加上半导体分立器件,也就占到世界的l%左右。
如前所述,我国芯片制造线数量占世界总数的2.5%,由此可看出,我国芯片制造线的生产规模太小,25条线中仅有2条达到国际规模经济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在海外先进的芯片制造线上,月产量已是30000片、40000片、50000片、以至60000片。
此外,就生产线的技术水平而言,海外大量生产的主流线是8英寸0.25微米,更先进的线已能生产0.18微米,的生产线已进入0.13微米。日本NEC公司在2000年年底前宣布,该公司已突破0.l微米工艺,在世界上率先研发成功0.095微米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将于2001年5月推向市场。而所用的硅图片材料,12英寸的芯片制造线已在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运转,个别几条线则已投入批量生产。
由此看出,摆在我国IC产业面前的路还很长,要在如此落后的状况下赶上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差距开始在缩小,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