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加大IC产业中人才培养力度

时间:2007-03-22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作为世界大工厂的角色存在,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市场始终在重复一种低利润的劳动,技术附加值微薄,导致在市场上无法掌握主动权。如何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的问题是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超高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现象日益凸现。人才数量不足和人才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有关指出,集成电路人才是高层次人才,一般要达到硕士层次,才能符合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这一代人才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努力进入产业价值链以及获取国际承认至关重要。 

    据了解,教育部已采取措施来加大集成电路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批准了15所大学正式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所大学筹建基地,并确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到2010年力争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5万人,集成电路工艺人才8000人。 
    前不久,在信息产业部的积极支持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国家信息技术人才紧缺培养工程办公室”发起,由中电网主导并联合国内名校、国外电子技术厂商共同推出的“电子工程与集 
    成电路技术培训”项目就是针对目前我国信息产业中面临紧迫人才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该项目重新定义了中国电子工程教育的培训模式。它针对中国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集中了业内多方面的资源。其目标,是每年为电子信息行业提供3000人次以上的技术培训。 
    作为15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00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美国佛里达州立大学(FIU)联合开设集成电路(IC)设计美中双硕士项目,不但有FIU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不北京讲授基础课,更有从美国等地来的IC工业界资深讲授课,并提供研究项目/产品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工业实际环境下学习IC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已从这个毕业的大部分学员已进入Intel、威盛电子、中星微、英飞凌等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在较短时间迅速培养足够数量的紧缺人才,解决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技术高层次人才短缺这一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 
    当然,当一个新方案推出到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其中更重要的还要有政府的主导、各大学的联合、国际先进技术的引入以及企业的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 
上一篇:TOP5 CRN06年度影响力的电子高管
下一篇:从Kingmax相关产品透视TF卡物理架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