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察时,娄勤俭指出,面板产业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点,国家有关部委已经达成共识,必须支持面板产业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要加以支持。
“中国的彩电企业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战略研究室主任马骏表示。
导致马骏如此担心的原因,就是平板显示技术(FPD)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阴极射线显像管技术(CRT)。在CRT时代,我国掌握了完全涵盖上下游的产业链;在平板时代,技术的缺失却使我国的彩电产业利润极低。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殿甫曾多次忧心忡忡地表示,创维每一台电视机的净利润只有20元人民币!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内地面板产业迄今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各地的造板热情虽然空前高涨,却出现了产业分化的不良势头。
中国的面板产业正经历重大的调整。造“屏”之路为何如此崎岖?中国面板业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面板产业的大调整,中国内地面板业面临新的机会。
面板产业:的机遇
造“屏”大计 何日出台
在中国内地家涉足液晶面板技术的厂商京东方持续7个季度亏损,并在2006年中期将亏损额扩大至12.6亿元(未合并潜在投资损失4.9亿元)之后,中国内地的造“屏”之路似乎走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敏感时期。
卡在存亡续绝之际的中国内地面板产业连续亏损,未来何去何从,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京东方的盈亏早已超越了企业范畴,且系于中国内地面板产业的安危。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日、韩、我国台湾的面板产业都十分发达,几乎垄断了市场,皆得益于政策扶持。而中国内地的造“屏”计划,尤其是在企业陷入困难而无力自拔的境地之后,急需政府扶持。
据有关媒体报道,8月20日至22日,由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带队,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有关司局官员联合组队赴广东调研,着重考察广东面板产业发展现状,为制定国家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8月25日,调研队伍又赴北京京东方公司考察,之后,还到达上海对上广电进行考察。
在考察时,娄勤俭指出,面板产业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点,国家有关部委已经达成共识,必须支持面板产业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要加以支持。
伴随着有关领导对上述三地的考察,还传出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专项方案,扶持中国面板产业的消息。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专项方案的出台则意味着会有专项资金出现”。
但是,在京东方和上广电盈利状况日陷艰难的同时,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诸多省份却产生了强大的面板投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主管部门不仅需要出台一个强大的扶持计划,更需要一个详细的产业规划指导出台,将分散的产业力量和强烈的资本意识加以引导以形成产业合力。
三强垄断格局难破
面板产业上下游所涉及的技术链条极为广泛,几乎没有一家单一厂商能从材料到成品做全,因此,在面板产业链上,形成了极其明确的上中下游分工体系,并且厂商众多。
面板技术源头多来自美国,由日本首先进行产业化,上个世纪9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异军突起,成为面板生产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但日本作为面板产业的开拓者,目前仍然控制着面板技术的主导权,控制着整个产业最关键的材料和设备。
日本在意识到“21世纪是光的世纪”,并随之把光电产业从一般的科技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来看,日本在技术上拥有许多制造,不仅于韩国与我国台湾的厂商,而且在LCD材料上的实力连欧美大厂都无法企及。其中,占液晶显示器成本比重的几个部件,包括彩色滤光片、驱动IC、背光板、偏光板及玻璃基板等,日本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都在80%以上,已经控制了主要关键零部件制造生产技术。
在技术分工上,日本处于韩国和我国台湾的上游,一旦有一天日本厂商不能按时按量提供产品,韩国和我国台湾厂商的产品立即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波及面板产量。
另外,在整个面板领域,日本各类数量于美国,居,韩国与我国台湾的下游厂商每年都要向其交纳昂贵的费用。另外,韩国与我国台湾面板厂商又往往都与日本厂商有着极其密切的技术渊源,失去日本厂商的支持,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下游厂商,日本对整个产业的主导权可见一斑。
但是,日本已经逐渐放弃了与我国台湾和韩国在生产规模上的竞争,并把竞争焦点转移到了知识产权领域。由此,我国台湾和韩国的面板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绝大多数份额。
另外,世界范围内面板生产线的布局上,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拥有的优势,在,目前5代线以下的生产线有74条,5代线及以上的生产线有 24条。其中,我国台湾地区共有38条,5代线及以上生产线达到10条;日本有 32条,其中5代线及以上生产线有3条;韩国共有19条,其中5代线及以上生产线达到9条,而我国内地仅有6条生产线,5代线及以上生产线只有两条。
出路何在
资料显示,我国内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但并未获得重大进展与突破,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京东方和上广电等企业,开始将液晶面板大规模产业化。
鉴于面板不可限量的产业前景,尤其对相关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我国政府对其十分重视。据悉,信息产业部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把液晶面板产业作为“重大工程”列入,计划在2008年前建设3至4条第五代液晶屏生产线,2010年前后将陆续建设第六、第七代生产线。
国家的重视也体现到了地方政府的冲动当中,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也纷纷在当地的“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光电基地作为重点进行专项计划。除此之外,将要打造面板产生基地的地方还包括山东东营、江苏昆山和无锡、浙江宁波,在广东省内则包括佛山和深圳两市。为了开展这项计划,各地都已经下大力气进行融资,其中,上广电已经争取到15.68亿元银行贷款;江苏昆山龙腾光电也吸引了国内7家银行共3.5亿美元的贷款;宁波保税区国际半导体光电科技园正在制定策略,努力成为世界极的液晶显示产业制造基地。而地处北京的京东方目前除正在进行第五代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外,也在考虑建设第六代或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在广东深圳市,由国资委下属的投资企业牵头,联合国内的TCL、创维、长虹、康佳4家彩电巨头共同成立了聚龙光电公司,而广东省的另一个城市佛山也吸引到了我国台湾面板厂商奇美落户,并制定了庞大的投资计划。
然而,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发展面板产业的历史经验上来看,我国内地的面板产业却呈现出茫然无序的发展状态。
我国台湾和韩国并非面板技术的发源地,但是,它们介入面板技术的时间却非常早。并且,我国台湾和韩国在面板产业起步初期,都是以政策为主导,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发展计划,并为产业发展创造了各种必需的条件。以韩国为例,在日本进行面板产业化的同时,韩国厂商就已经开始建设面板产品的试验生产线,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同时,韩国政府拿出巨额资金,并派人员到美国去学习相关技术,并大力支持外来投资,在美日等技术国家设立面板研究所,并且愿意从落后的生产线上进行尝试和学习。另外,韩国面板产业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政府与企业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政府的布局之下,韩国各所大学分别从事着与面板业相关的不同的研究课题。在整个产业发展上,韩国的大政方针是举全国之力,集中全行业的人财物进行全力支持,最终将韩国打造成面板强国。
而反观我国内地,虽然政府在资金和税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支持,但是并没有系统性的政策出台,产业发展仍然以企业为主,势单力薄而且资源分散。
另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是融资环境是否成熟,渠道是否通畅。面板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启动资金大,而且运营资金同样庞大,产业风险也大,这些都促使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而在我国内地,目前来看,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面板厂商的投资仍然依赖政府的政策性贷款或者出资,缺乏韩国厂商那种自由灵活和畅达的市场融资和吸引国际资本的条件和能力。
但是,我国内地却也拥有明显的优势条件,即与面板相关的下游产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转移到中国内地,各种后段组装生产线也都在我国内地落户开工。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产品中,过半的产品总量都将在内地组装。同时,我国内地具备强大的内需市场,对中国内地面板企业来讲都是机遇和优势。
世界产业的转移大潮与中国所独具有的庞大内需,为落后的中国内地面板产业创造了的良机,如何抓住这的时机,生死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