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遥控编解码发射接收组件电路

出处:wanggang21时间:2008-03-02
               
所谓远距离遥控编解码发射接收组件是利用数字编码芯片如(MC145026、PT2262等)作调制信号的大功率发射机(发射功率2~5W),再配以高灵敏度接收机(接收灵敏度不劣于1.5μV)和与编码芯片配对的解码电路(如MC145027、PT2272等),作远距离的无线遥控、报警等用途。
    图1、图2是笔者在实际维修中整理的广东生产的编解码遥控发射/接收组件电路图,图1为发射机,图2为接收机,收发距离达5公里。
    发射机组件电路原理
    发射机组件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调频制;工作频率36.1MHz;电源电压12V,发射电流小于或等于1.5安培。
    发射机组件由编码信号产生、调制信号放大、发射机本振、3倍频、高频放大、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天线匹配网络等组成。
    编码信号产生电路由专用编码集成电路U101(PT2262)来完成,调制信号放大电路、发射机本振电路、脉冲(方波)调制电路由U102(MC2833)来完成。已调制高频信号从U102的脚输出,经L103、T101、L104、C119选出本振的3倍频(36.1MHz)信号作为发射机的工作频率。T101、T102组成两级高频前置电压放大器(T101兼做放大器),再经T103进行功率放大后,通过C130、L108、C131、C132、L109、C133、L110、C134组成的多节“倒L型”选频网络,由天线TX101向空中辐射电磁波信号。
    接收机组件电路原理
    接收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接收频率36.1MHz,工作电压+12V,接收灵敏度不劣于1.5μV。
    接收机电路由高放、变频、中放、鉴频解调、低频脉冲放大整形、解码电路等组成。
    高放电路由T201、T202两级双栅场效应管作高放管,并在第二高放级完成次混频,J201(15.6MHz)、T204、L204等组成本机振荡器,振荡频率为基频J201的3倍频46.8MHz;该本振频率和外来接收的频率(36.1MHz)经T202、L203、J202等取出10.7MHz差频信号,作为中频信号,经T203放大后送入U201(MC3361)的脚。该中频信号再和U201的、脚内电路及J203(10.245MHz)等组成的第二本机振荡器,产生的10.245MHz第二本振信号,在U201内部完成二次变频,从U201的脚输出差频455kHz信号,该455kHz信号作为新的中频信号经J204带通滤波后,由U201的脚返回内部电路进行中频放大及鉴频解调电路,由MC3361的脚解调出载波调制信号(低频脉冲串)。U201的脚外接线圈L205为鉴频调整线圈。解调后的低频脉冲信号经R219、C230、R220送入T205放大电路进行幅度放大,再由U203施密特触发器MC140106的A、B、C放大整形后,送入解码电路。
    解码电路由与编码电路配对使用的集成电路U202(PT2272)来完成。只有编码芯片(PT2262)~脚电位与解码芯片(PT2272)~脚的电位完全一致时,U202的脚才会有高电平输出,可以作为其他控制接口的驱动信号,应用于各种控制。
    常见故障处理
    发射机组件的常见故障为晶体管T101、T102、T103、J101等损坏。T102、T103损坏表现为整机发射电流大(超过2A)或过小(400mA或更低),发射距离在几十米或几米;T101损坏发射距离仅在1米左右范围内,整机电流一般不大于100mA;J101损坏整机发射电流会降至10mA以下,信号发射不出去。
    接收机组件的常见故障为T201、T202损坏或振荡器停振。T201损坏多发生在雷雨季节,被雷击损坏;振荡器停振多为晶体失效或晶体管损坏。接收机组件的另一个多发故障是线圈L205参数变化,只要微调其磁心故障即可排除。

                                                                          



上一篇:支持无线、红外遥控的遥控节能灯电路
下一篇:幼童防走失提醒器(RCMlA/RCMlB构成收发模块)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