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负电压:原理、应用与两大常用电路设计方案

出处:网络整理时间:2025-07-08
在电路设计领域,负电压电路是一个关键且复杂的部分。本文将系统且深入地阐述负电压电路产生的原理、应用价值,并详细介绍两种常用的设计实现方案。这两种方案均能成功实现 5V 转 - 5V 输出,其中电荷泵方案纹波更小,DCDC 方案承载能力更强,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了明确的选型依据。通过原理 - 方案 - 实测的全链路解析,为负电压电路设计提供极具可复用性的技术指南。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负电压的应用场景十分常见,例如运放电路。那么,究竟什么是负电压?其产生原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将为大家一一解答,同时还设计了两款负电压电路,方便大家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大家也可参考得捷 B 站的相关视频 “负电压是怎么来的?2 个经典负电压电路详解”,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

什么是负电压


电压是衡量两点之间电势差的物理量。当提及某一点的电压是 “+ 5V” 或 “ - 5V” 时,必须明确这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点而言的。这个参考点通常被称为 “地” 或 “0V”,它可以是一个公共接地点、电源的负极,也可以是电路中任意选定的一点作为参考基准。
如果一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更低,那么该点的电压就是负的。以一节标准的 1.5V 电池为例,如果定义电池的负极为参考点(0V),那么正极相对于负极就是 + 1.5V;若定义电池的正极为参考点(0V),那么负极相对于正极就是 - 1.5V。电池电压本身并未改变,两极之间始终保持 1.5V 的电位差,但参考点的选择决定了每个点电压的正负。

负电压的应用场景


负电压在众多应用场景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放大器电路方面,如信号调理模块、传感器接口电路等运放电路,以及一些精密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医疗设备中的生物电信号处理,运算放大器需要对称的正负电源,以确保信号能在零电平上下波动,实现高精度放大或滤波。
通信系统中,RS - 232 接口使用 - 3V ~ - 15V 表示逻辑 “1”, + 3V ~ + 15V 表示逻辑 “0”,这样的正负电压差远大于噪声干扰,增强了长距离传输时的抗干扰能力。
音频设备里,高保真功放、音响系统中常见的 B 类音频放大器,需要正负电源驱动输出级晶体管,以消除交越失真。
航空航天设备方面,飞行器舵机控制器、传感器模块中的驱动执行机构或处理传感器信号时需要负电压供电,以确保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使用负电压为模拟前端(AFE)和高精度 ADC 提供双极性电源,保证信号的动态范围和线性度。此外,显示设备、医疗设备、功率电子器件驱动等也都需要负电压。

负电压是如何产生的


负电压产生的本质是通过储能元件(电容或电感)改变参考点的电位。其原理主要有两种:

负电压电路实测


在介绍了两种基本的负电压电路原理后,我们设计了两个负电压电路进行实测。
上一篇:低功耗单键开关机电路大揭秘:这几招是否可行?
下一篇:深度剖析:12V 铅酸电池充电保护板 CN3768 电路原理与恒流充电机制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