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件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电路测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任务。然而,很多初入职场的硬件工程师,在行事风格较为随意的前辈影响下,容易陷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完成电路功能验证和实现的测试后,就将测试成果弃之不顾,没有及时保存相关数据和记录。这种看似轻松的做法,实际上会带来诸多后患。
我自己就曾深受其害。每次完成测试后,由于没有留存数据,当后续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时,根本记不清之前的测试情况,只能重新进行测试。这种重复劳动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需要回顾过往数据进行分析,或者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时,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毫无办法。那种无奈和懊悔的滋味,实在是难以言表。
为了避免大家重蹈我的覆辙,我强烈建议在测试和验证电路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保存数据,并精心制作成详细的测试。这样做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当领导急需相关数据时,你能够迅速响应,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在电路需要更新迭代时,可以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清晰直观地把握电路性能的变化情况,为电路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依据,让后续工作更加高效、科学。
就我个人而言,制作简单局部电路测试时,通常会涵盖以下关键内容:

- 测试目的:明确本次测试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例如验证某个电路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测试某个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 测试内容:详细说明测试针对的具体电路功能、参数等。例如,测试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或者验证电路的逻辑功能是否正确。
- 测试仪器:记录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等。不同仪器的精度和特性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准确记录使用的仪器设备非常重要。
- 测试硬件图:附上清晰的硬件连接图,方便他人(包括未来的自己)快速理解测试环境和电路结构。硬件图应包括电路的主要元件、连接方式、信号流向等信息。

- 5.测试方法和详细数据:这是测试的部分。详细阐述测试步骤,展示计算数据、测试波形和原始测试数据。计算数据能够体现电路性能的量化分析结果,例如计算电路的增益、带宽、功耗等参数;测试波形可以直观地呈现信号的变化情况,例如电压波形、电流波形、频率响应等;测试数据则是原始的记录,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