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电子电路设计中,快速放电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电容等储能元件中的电荷释放掉,以满足特定的电路需求。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两种快速放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当 VCC 供电时,
二极管 D1 导通,
三极管 Q12 截止。此时,VCC 通过二极管 D1 为负载供电,其电流路径主要如下面的红色部分所示。从这个电流路径可以看出,该电路在正常工作时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电阻 R39 和二极管 D1 会额外消耗能量,这不仅会降低电路的效率,还可能导致元件发热等问题。

而当 VCC 断电时,二极管 D1 截止,三极管 Q12 导通。这时,电容 C18 的电会通过三极管 Q12 和电阻 R38 释放,从而实现快速放电的功能。其电流路径如下所示:


当 VCC 供电时,二极管 D2 导通,为 C19 储能,同时三极管 Q13 和三极管 Q14 截止,VCC 直接为负载 RLoad 供电。这种供电方式相对较为直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当 VCC 断电时,二极管 D2 截止。由于电容 C19 上存储有电,当
负载电容上的电压下降到大概为 VCC - Vd - Vbe 左右时,三极管 Q13 会导通,进而控制三极管 Q14 导通。此时,负载电容 C21 上的电会通过三极管 Q14 和电阻 R43 快速释放。其电流路径如下所示:

在这个电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三极管的基极电阻 R40 和 R42、下拉电阻 R41、
放电电阻 R43 以及储能电容 C19 的大小,以优化电路的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