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电动机自动循环控制:电路图及原理分析

出处:网络时间:2025-05-06
在工业生产中,电动机的自动循环控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化。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动机自动循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和工作原理。

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对于容量为 1.5KW 的三相异步电动机,要求实现定时自动循环正反转控制,正转维持时间为 20 秒钟,反转维持时间为 40 秒钟。同时,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不得小于 15 秒,且时间调整应从长向短调。

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合上电源开关 QF,按下保持按钮 SB2,中间继电器 KA 吸合。KA 的自保触点与按钮 SB2、KT1、KT2 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从而接通了起动控制电路。接着按下起动按钮 SB3,时间继电器 KT1 得电,其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 KT1 闭合,接触器 KM1 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正转,此时正转维持时间为 20 秒的计时开始。同时,KM1 动合触点接通了时间继电器 KT2,其串联在接触器 KM2 线圈回路中的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 KT2 闭合,但由于 KM1 的互锁触点此时已断开,接触器 KM2 线圈不能通电。
当正转维持时间结束后,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 KT1 断开,KM1 释放,电动机正转停止。KM1 的动断触点闭合,接触器 KM2 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反转,反转维持时间为 40 秒的计时开始。这时 KM2 动合触点又接通了 KT1 线圈,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 KT1 闭合,为下次电动机正转作准备。但此时串联在接触器 KM1 线圈回路中的 KM2 互锁触点断开,接触器 KM1 线圈暂时不得电。与按钮 SB2 串联的 KT1、KT2 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是为了保证在电动机自动循环结束后,才能再次起动控制电路。热继电器 FR 常闭触点的作用是,在电动机过负载或缺相过热时将控制电路自动断开,从而保护电动机。

自动往复循环控制电路



行程开关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中 SQ1 用于控制电动机正转到设定的位置时停止,并转换为反转方式;SQ2 用于控制电动机反转到设定的位置时停止,并转换为正转方式。工作台在行程开关 SQ1 和 SQ2 之间自动往复运动。

该电路适用于采用小容量电动机且往返不太频繁的控制场合。电动机带动工作台自动往复运动,若要在运动中停车,按下停车按钮 SB1 即可。这种控制方式能够实现工作台在特定范围内的自动往复,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由两台电动机构成的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此控制电路可完成一个特定的工作循环:首先使动力头 Ⅰ 由位置 b 移到位置 a 后停下,然后动力头 Ⅱ 由位置 c 移到位置 d 停住,接着使动力头 Ⅰ 和 Ⅱ 同时退回原位停下。
限位开关 SQ1、SQ2、SQ3、SQ4 分别装在床身上的 a、b、c、d 处。电动机 M1 带动动力头 Ⅰ,电动机 M2 带动动力头 Ⅱ。动力头 Ⅰ 和 Ⅱ 在原位时分别压下 SQ1 和 SQ2。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按启动按钮 SB2,接触器 KM1 得电并自锁,使电动机 M1 正转,动力头 Ⅰ 由原位 b 点向 a 点前进。当动力头到 a 点位置时,SQ2 限位开关被压下,结果使 KM1 失电,动力头 Ⅰ 停止;同时使 KM2 得电动作,电动机 M2 正转,动力头 Ⅱ 由原位 c 点向 d 点前进。当动力头 Ⅱ 到达 d 点时,SQ4 被压下,结果使 KM2 失电,与此同时 KM3 与 KM4 得电动作并自锁,电动机 M1 与 M2 都反转,使动力头 Ⅰ 与 Ⅱ 都向原位退回。当退回到原位时,限位开关 SQ1、SQ2 分别被压下,使 KM3 和 KM4 失电,两个动力头都停在原位。同时,它们的动合触点闭合,使得 KM1 又得电,新的循环开始。
该电路在机床运行电路中比较常见。SQ1、SQ2、SQ3 和 SQ4 的触点位置改变是工作台状态变换的条件。KM3 和 KM4 接触器的辅助动合触点起自锁作用,这样能够保障动力头 Ⅰ 和 Ⅱ 都能够退回到原位。如果只用一个接触器的触点自锁,那另一个动力头就可能出现没退回到原位而接触器就已失电的情况。
上一篇:WT - 手把手教你制作高速吹风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