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 是电源设计中的重要技术,用于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谐波干扰。根据电路结构的不同,PFC可分为 有桥PFC(Bridge PFC) 和 无桥PFC(Bridgeless PFC),两者在拓扑结构、效率、成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结构特点:
使用 全桥整流器(二极管或MOSFET) 进行AC-DC转换,后接Boost升压电路。
典型拓扑:传统Boost PFC(如CCM/DCM模式)。
工作原理:
交流电先经过整流桥(4个二极管或MOSFET),再进入PFC升压电路。
电流路径始终经过至少 2个二极管/MOSFET,导致导通损耗较高。
结构特点:
省去传统整流桥,直接利用 PFC电感+开关管 进行整流和功率因数校正。
典型拓扑:无桥Boost PFC(如双Boost、Totem-Pole PFC)。
工作原理:
在交流电的正负半周,分别由不同的开关管和二极管导通,减少导通损耗。
电流路径仅经过 1个开关管+1个二极管,效率更高。
对比项 | 有桥PFC | 无桥PFC |
---|---|---|
整流结构 | 使用全桥整流器(4个二极管/MOSFET) | 无整流桥,仅用PFC开关管和二极管 |
导通损耗 | 较高(电流流经2个器件) | 较低(电流仅流经1个器件) |
效率 | 通常90%~95% | 可达95%~98% |
EMI干扰 | 较低(整流桥可抑制部分噪声) | 较高(需额外EMI滤波设计) |
电路复杂度 | 简单,成熟方案 | 较复杂,需对称控制 |
成本 | 较低(二极管便宜) | 较高(需高性能开关管) |
适用功率 | 中小功率(<1kW) | 中高功率(>500W) |
典型应用 | PC电源、家电、LED驱动 | 服务器电源、电动汽车充电器 |
无桥PFC有多种实现方式,主要包括:
双Boost无桥PFC
使用两个Boost电路分别处理正负半周,效率高但需对称控制。
Totem-Pole PFC(图腾柱PFC)
采用 GaN/SiC MOSFET,可实现高频高效运行(>98%效率)。
适用于大功率快充、数据中心电源等。
半无桥PFC(Semi-Bridgeless)
保留部分整流结构,折中方案,降低EMI问题。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