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BJT,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VC)和基极电压(VB)是分析其工作状态的关键参数,它们与三极管的放大、开关等功能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三极管分为 NPN 和 PNP 两种类型,以NPN为例:
发射极(E):高掺杂,发射载流子(电子)。
基极(B):极薄且低掺杂,控制载流子流动。
集电极(C):收集载流子,输出电流。
集电极电压是指 集电极(C)相对于参考地(或发射极E)的电压,记作 VC 或 VC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决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
提供集电结(BC结)的反向偏压(NPN管中 VC>VB 时,BC结反偏)。
放大区:VC 通常为电源电压的 1/3~2/3(如 VCC=12V 时,VC≈6V)。
饱和区:VC 接近 0V(NPN管饱和时 VCE≈0.2V)。
截止区:VC≈VCC(无电流流过,集电极悬空或上拉至高电平)。
基极电压是指 基极(B)相对于发射极(E)的电压,记作 VB 或 VBE。
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
NPN管:VBE≥0.7V(硅管)时导通。
PNP管:VBE≤?0.7V(硅管)时导通。
调节基极电流 IB,从而控制集电极电流 IC(IC=βIB)。
导通阈值:硅管 VBE≈0.6V 0.7V,锗管 VBE≈0.2V 0.3V。
放大区:VB 比发射极电压 VE 高 0.7V(NPN管)。
饱和区:VB 需足够大,使 IB≥IC/β。
放大区:IC=βIB(β 为电流放大系数)。
饱和区:VCE≈0.2V(NPN管),集电极电流 IC 由外电路决定(如 IC≈VCC/RC)。
基极电压 VB:
由分压电阻 R1,R2 设定(如 VB=VCC?R1+R2R2)。
发射极电压 VE:
VE=VB?0.7V(硅管)。
集电极电压 VC:
VC=VCC?ICRC,若工作在放大区,VC 应介于 VE 和 VCC 之间。
截止:VB=0V → VC=VCC(输出高电平)。
饱和:VB=3V → VC≈0V(输出低电平)。
A:饱和状态下,集电结和发射结均正偏,三极管相当于闭合开关,VCE 降至(约0.2V)。
A:需满足:
VBE≈0.7V(硅管)。
VCE>VBE(即 VC>VB)。
A:PNP管的电压极性相反:
VE>VB(VBE≤?0.7V 时导通)。
VC<VB(集电结反偏)。
VB 控制导通:基极电压决定三极管是否导通(需超过阈值)。
VC 反映状态:集电极电压随工作状态变化(截止→高电平,饱和→低电平)。
关键设计:通过调节 VB 和负载电阻 RC,可让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模拟电路)或饱和/截止区(数字开关)。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