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原理是什么?

时间:2025-04-28
  晶振(晶体振荡器)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稳定频率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时钟信号、通信设备、微控制器等场景。其原理可分为压电效应、谐振特性和振荡电路三部分:
  1. 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基本概念:
  石英晶体(SiO?)在机械压力下会产生电场(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电场时晶体会发生机械形变(逆压电效应)。这种机电转换特性是晶振工作的基础。
  关键点:
  电场与形变的频率一致,且石英的高稳定性使其形变频率极难受外界干扰。
  2. 谐振特性(机械振动与电谐振)
  等效电路模型:
  晶振可等效为一个RLC电路(如下图),包含:
  动态电感(L1):晶体振动的惯性。
  动态电容(C1):晶体的弹性。
  动态电阻(R1):振动能量损耗。
  静态电容(C0):电极间的寄生电容。
  谐振模式:
  串联谐振(fs):当电抗(XL = XC)时,阻抗,频率由L1和C1决定:
  fs=2πL1C1
  并联谐振(fp):当电路总电抗无穷大时,频率略高于fs,受C0影响:
  fp=fs1+C0C1
  实际晶振通常工作在并联谐振模式(负载电容匹配时频率稳定)。
  3. 关键参数与特性
  参数说明
  频率稳定性石英晶振可达±10 ppm(百万分之一),温补晶振(TCXO)达±0.1 ppm。
  Q值(品质因数)石英晶体Q值极高(10?~10?),频率选择性。
  负载电容(CL)外部电容需匹配晶振规格(如12pF、18pF),否则频率偏移。
  激励电平驱动功率过高会损坏晶体,过低则停振。
  4. 晶振类型
  无源晶振(Crystal):需外接电路,成本低,频率可微调。
  有源晶振(OSC):内置振荡电路,直接输出方波,稳定性更高。
  温补晶振(TCXO)、恒温晶振(OCXO):通过温度补偿实现超高稳定性。
  5. 应用场景
  时钟基准:CPU、MCU的系统时钟(如STM32的8MHz晶振)。
  通信设备:射频模块的载波频率合成(如GPS的16.368MHz)。
  精密仪器:高精度计时、传感器信号调理。
  常见问题
  为何晶振不起振?
  负载电容不匹配、电路增益不足、PCB布局干扰(如走线过长)。
  如何选择晶振?
  根据频率、稳定性、封装(如贴片3225、插件HC-49S)及负载电容需求。
上一篇:n型热电偶和k型热电偶的区别是什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