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类放大器的主要区别在于B类放大器的导通角为180°。这意味着只有一半的输入信号被处理以实现放大过程。为了澄清这一论断,下面的图 1比较了 A 类放大器和 B 类放大器的导通角:
图 1:基于 NPN 的 A 类和 B 类放大器导通角在图1中,我们假设使用的双极晶体管(BJT)是NPN型。在 B 类放大器中,PNP BJT 将仅放大信号的负部分,如下图 2所示:
图 2:基于 PNP 的 B 类放大器导通角为了更好地形象化 B 类配置如何放大信号,让我们考虑信号增益为 5 的两个晶体管,一个 NPN 和一个 PNP。幅度为 1 的输入信号以及 NPN 和 PNP 晶体管的输出信号可以绘制在图 3 的同一张图中:
图 3:基于 NPN 和 PNP 的 B 类放大。使用 MatLab 绘制下面的图4显示了用于 B 类放大的射极跟随器推挽配置的输出级,以及输入信号、NPN 和 PNP 晶体管的输出以及终组合输出:
图 4:B 类推挽配置图 4突出显示了通常称为交叉失真的不良效应。零幅度交叉周围确实存在一个信号未忠实再现的区间。为了理解为什么这种现象专门发生在 B 类放大器中,我们需要绘制推挽配置的(V out , V in ) 特性:
从图 5中,我们可以看到 B 类推挽配置的输出/输入特性仅是部分线性的。事实上,在 B 类放大器中,NPN 和 PNP 晶体管工作在截止区域,当输入信号低于 +0.7 V 阈值(或高于 -0.7 V)时,NPN 晶体管(或 PNP)不会工作。传导信号。此行为会在 -0.7 V 和 +0.7 V 之间创建 1.4 V 的间隔,其中基极和发射极分支之间无法传导信号。这解释了 B 类推挽配置中观察到的交叉失真。
限制交叉失真交叉失真需要进行校正,特别是对于音频放大器来说,这种效应是显而易见的。限制或完全消除失真的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根据输出信号的所需线性度或多或少地偏置基分支。该解决方案将在下一个教程中详细介绍,因为稍微偏置基极分支对应于 AB 类放大。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修改图 4,在从输出到输入的电路中添加一个运算放大器,如下图 6所示:
图 6:负反馈推挽配置如前面的教程所述,放大器的效率由比率η=P out /P abs定义,其中 P out是输出功率,P abs是晶体管和负载吸收的功率,以实现放大过程。在下一节中,我们可以参考图 4,记住输出信号是在负载电阻 R L上获取的。正如之前有关A 类放大器的教程中所见,我们可以分解输出信号 V out (t) 和 I out (t),例如:其中(V 0 ,I 0 )代表偏置,(v out (t),i out (t))代表交流分量。替代信号也可以重写,例如:在交流状态下,负载中的耗散功率 P RL由以下比率表示:
两个晶体管消耗的瞬时功率p(t)可根据公式 2写出:
eq 2:晶体管中的瞬时耗散功率我们可以通过积分运算(这里不再详述)证明晶体管中消耗的平均功率P A满足公式 3:
eq 3:晶体管的平均耗散功率因此,电源提供的总功率P abs只是负载和晶体管 P RL +P A中消耗的功率之和 :
eq 4 : 实现放大过程吸收的功率,效率可以用比率 η=P RL /P abs来表示:
eq 5:推挽式 B 类配置的效率当V AC =V Supply时效率化,因此给出理论效率η max =π/4=78.5 %。与 A 类放大相比,这是效率的重要改进,A 类放大使用变压器只能实现理论上的 50%,而这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和复杂性。上述信息可以总结为显示功率分布的图表,如图7所示。重要的是要记住绘制此图 V AC /R L =I AC。此外,为了表示数量 Pabs ,我们将其重写为 Pabs = (V Supply ×√2/pi)×(I AC ×√2/pi)((V Supply ×0.8)×(I AC ×0.8 )。
图 7:B 类放大器的功率分布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