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设计需考虑因素

时间:2022-09-09
    设计需考虑因素
    开关电源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以下条件:
    输入 / 输出电压:按照器件的推荐工作电压范围选用,考虑实际电压的波动范围,确保不超出器件规格。
    输出电流:输出电流要保留一定的余量,还需要评估电路的瞬间峰值电流和发热的情况,并满足降额要求。
    纹波:纹波是衡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动的重要参数,要关注轻载和重载纹波。通常选用示波器 20 M 带宽来测试。
    效率:要同时关注轻载和重载两种情况。轻载会影响待机功率,重载影响温升。通常看 12 V 输入,5 V 输出下 10 mA 的效率,一般需要达到 80% 以上。
    瞬态响应:瞬态响应特性反应负载剧烈变化时,系统是否能及时调整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要求输出电压波动越小越好,一般按峰峰值 10 % 以下要求。
    开关频率:通常在 500 kHz 以上,关系到电感电容的选用,其它如 EMC,轻载下噪音等问题也与之有关。
    反馈参考电压及精度:反馈电压要与内部的参考电压相比较,配合外部的反馈分压电阻,输出不同电压。不同产品的参考电压会有不同,如 0.6-0.8 V,反馈电阻要选用 1% 精度。
    线性稳定度和负载稳定度:线性稳定度反映输入电压变化输出电压稳定性;负载稳定度反映输出负载变化输出电压稳定性。一般要求 1%,不要超 3%。
    EN 电平:EN 高低电平要满足器件规格要求,有些 IC 不能超出特定电压范围。由于时序控制的需要,该引脚会增加电容,为了电平调节和关断放电,同时要有对地电阻。
    保护性能:要有过流保护 OCP,过热保护 OTP 等,并且保护后条件消失能自恢复。
    其它:项目要求有软启动;热阻和封装;使用温度范围要能覆盖高低温等。
    选用原则:普遍性、高性价比、易采购、生命周期长、兼容和可替代、降额、易生产和归一化。
    调制方式
    PFM(脉冲频率调制方式)
    开关脉冲宽度不变,通过改变脉冲输出频率,使输出电压达到稳定。适合长时间使用(尤其是小负载),具有耗电小的优点。
    PWM(脉冲宽度调制方式)
    开关脉冲的频率不变,通过改变脉冲宽度,使输出电压达到稳定。效率高且具有较低的纹波和噪声。
    功率电感底部是否可以铺地铜
    从 EMI 的角度,建议铺铜;从电感感量的角度,对于屏蔽型电感,电感感量基本没有影响,因此也建议铺铜;对于工字型电感,铺铜对电感感量有少许影响,可以视情况而定。

    实验判断电感是否饱和

    除此之外,也可从异常温升、啸叫等情况来判断。
    外围器件选择的要求
    输入 / 输出电容:需要满足耐压(1.5-2 倍以上输入电压)和输入纹波的要求。
    BST 电容:自举启动电容,用于抬高电压开启芯片内上管。一半按照数据手册的推荐值(一般 0.1-1uF),耐压一般要高于输入电压。
    电感:不同输出电压的要求感量不同;注意温升和饱和电流要满足余量要求,一般电流的 1.3 倍以上(或电感饱和电流必须大于输出电流+ 0.5*电感纹波电流)。
    反馈电容:按数据手册要求取值,不同厂家芯片取值不同,输出电压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反馈电阻和 EN 分压电阻:要求按规格书取值,精度需选取 1%。
    开关电源纹波分析
    PCB Layout 要求
    电感:优先选择一体成型的电感,因为它们有较低的 EMI。
    反馈网络:反馈走线需要尽可能离电感和电源噪声走线远。在满足个条件下,可以尽量让走线短而粗。是走线在与电感相对的 PCB 的另一侧,并在中间用地平面隔开。下分压电阻通常接信号地 AGND 反馈走线可以包地。
    去耦电容:输入去耦陶瓷小电容应该尽量靠近芯片的 V_INVIN 和 GND,减少寄生电感;电容负极可增加过孔,减少阻抗。一般还需要前馈电解大电容,电源输入先过大电容再过小电容。
    功率回路尽可能的短粗,保持较小的环路面积,较少噪声辐射。电感靠近 SW 引脚,远离反馈线。输出电容靠近电感,地端增加地过孔。
    BST 的电容走线尽量短,不要太细。
    芯片散热要按设计要求,尽量在底下增加过孔散热。
上一篇:如何应对不间断电源(UPS)设计挑战
下一篇:需要距离辐射源多远才能使辐射信号不干扰系统呢?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