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万物互联的基础
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三大关键技术。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目前对传感器尚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按被测物理量分:如:力,压力,位移,温度,角度传感器等;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如:应变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3、按照传感器转换能量的方式分:
(1)能量转换型:如:压电式、热电偶、光电式传感器等;
(2)能量控制型:如:电阻式、电感式、霍尔式等传感器以及热敏电阻、光敏电阻、湿敏电阻等;
4、按照传感器工作机理分:
(1)结构型:如:电感式、电容式传感器等;
(2)物性型:如:压电式、光电式、各种半导体式传感器等;
5、按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形式分:
(1)模拟式:传感器输出为模拟电压量;
(2)数字式:传感器输出为数字量,如:编码器式传感器。
6、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可分为:
(1)有源传感器:有源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如电动势、电荷式传感器等;
(2)无源传感器:无源程序传感器不起能量转换作用,只是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数的量,如电阻式、电感式及电容光焕发式传感器等。
着名传感器厂商及产品应用领域
传感器市场分析
近年来,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和2010年增长速度达20%以上;2011年受经济下滑的影响,传感器市场增速比2010年下滑5%,市场规模为828亿美元。随着市场的逐步复苏,2012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952亿美元,2013年约为1055亿美元。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多,2015年市场规模约达1500亿美元。
区域布局状况
目前,从总体情况看,美国、日本等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占据了传感器市场70%以上份额,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相对较少。其中,市场规模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占据了传感器整体市场份额的29.0%、19.5%、11.3%。未来,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传感器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但发达国家在传感器领域具有技术和品牌等优势,这种优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因此,传感器市场分布状况并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变。
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
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同时,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建立
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传感器产业地域格局
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此外,传感器产业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在其他区域,如陕西、四川和山东等地发展很快。
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ADAS技术、智能汽车发展将带动传感器市场快速增长。
传感器是无人驾驶的基础硬件,是感知环境的载体。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测算,无人驾驶汽车创造的市场价值将达到420亿美元
2035年前,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而中国将是的智能汽车市场。
谷歌无人驾驶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雷达、超声波及惯性测量单元等。
物联网时代,传感器迎来爆发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