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电脑时不成功的四大原因

时间:2016-05-27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往只能负责数据传输的USB线如今也能作为充电线进行使用。在使用频率增高之后,人们发现有时电脑并不能很好的对USB进行识别,那么是什么问题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本文就为大家罗列了几种常见的不识别原因,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主板的USB功能未激活
  由于现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支持即插即用功能,因此USB扫描仪插入到计算机中时,操作系统如果没有任何反应的话,首先需要检查计算机主板中的USB功能是否已经激活了;要是该功能没有被激活的话,USB扫描仪当然不能被自动识别到。
  在检查主板的USB功能是否开通时,可以重新启动一下计算机系统,然后进入到BIOS设置窗口,找到“PNPandPCISetup”设置项,并检查该设置项下面的“USBFunction”参数是否被设置为“Enable”,倘若是的话,就表明主板的USB功能已经开通了,要是“USBFunction”参数被设置为“Disable”的话,就表示当前主板的USB功能没有被激活,此时必须修改该参数,让其数值成为“Enable”,保存好BIOS参数并重新启动一下计算机,这样就能使主板的USB功能被启用了。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可以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就能直接在Windows界面下查看到USB功能是否被启用了。只要打开系统的设备管理器窗口,然后检查一下设备列表中,是否含有“USBRootHub”项目,要是有的话,再双击该项目,检查一下该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要是正常的话就表明主板的USB功能已经激活。
  USB端口供电不足
  即使计算机主板的USB功能已经开通了,也不能保证任何插入到计算机中的USB设备,都能被系统正确识别到,这是因为每一个USB设备还需要电源功率的“驱动”,才能正常地工作,一旦主板无法向其提供足够的电源功率时,插入到主板中的USB设备同样也不能被计算机正确识别到。
  USB端口供电不足的现象,多半出现在比较旧的主板中,也有可能出现在同时连接了多个USB设备的情况下;要想避免这一现象,的办法就是将扫描仪插入到新计算机中,或者把其他暂时用不到的USB设备全部拔除掉,然后仅插入USB扫描仪就行了。
  USB接口弥合性不好
  一般情况下,将USB扫描仪插入到计算机中的USB端口上时,计算机应该能够自动识别出扫描仪的加入;倘若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出扫描仪的话,除了要按照上面的办法,检查计算机是否开通了USB端口功能外,还应该检查一下扫描仪的USB接口。倘若你的扫描仪并不是什么品牌产品的话,它的USB接口可能就要比品牌扫描仪的接口略微宽一些,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扫描仪的USB接口插入到计算机的端口上时,USB接口弥合性不好,从而容易导致扫描仪无法别计算机系统识别到。
  如果遇到这种现象时,可以使用USB延长线来连接扫描仪的USB接口,当然使用的USB延长线规格必须要和扫描仪的USB接口规格相一致;要是一时找不到延长线的话,可以用手工方式把扫描仪的USB接口略微向里压一下,这样该接口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上时,其接口的弥合性就会好一些。
  此外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当USB扫描仪工作的过程中,请不要随意移动扫描仪或计算机,以避免不小心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导致扫描仪的USB连线出现松动,从而终影响扫描仪无法被识别。
  USB端口出现假死现象
  许多人认为USB扫描仪由于支持热插拔功能,所以他们常常会随意对扫描仪进行热插拔;殊不知,扫描仪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被“强行”插拔的话,扫描仪的USB接口就很容易出现假死现象,严重的话能导致扫描仪或计算机的USB接口被烧毁。
  一旦USB接口出现“假死”现象时,那么扫描仪即使紧密地插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系统一时半会也不能将它识别出来。此时,你不妨进入到系统的设备管理器窗口,找到设备列表中的USB扫描仪项目,并用鼠标双击该项目,进入到“驱动程序”标签页面,然后单击一下“卸载”按钮,将原先的扫描仪驱动程序干净卸载掉,之后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一下,要是系统能自动找到扫描仪的话,你再按常规方法安装好USB扫描仪的驱动程序,这样扫描仪USB接口的假死现象就消除了。要是重新启动之后的系统仍然不能识别到扫描仪的话,那就需要更换扫描仪或计算机的USB端口了。
  以上四种情况就是较为常见的,人们在使用USB与电脑相连无法识别的原因。遇到无法识别情况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遇到的情况对文中给出的原因进行对比,找到问题后再由针对性的进行解决,相信在解决问题后大家对于USB的认识又能更进一步。
上一篇:安森美半导体基于安防应用的模拟方案
下一篇:世平推出低功耗自调整高效电源转接器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