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所联合曙光公司研制出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日前正式交付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使用。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据悉,目前中科院计算所正在与曙光合作开发可以冲击千万亿次运算能力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如果一切顺利,将会在2010年亮相。
据悉,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曙光5000,采用了近7000颗低功耗AMD真四核皓龙处理器"巴塞罗那",拥有每秒230万亿次的双浮点运算能力,不仅刷新国内高性能计算机的纪录,而且接近目前世界第六的"蓝色基因".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是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机及其软件重大专项支持的研究项目,是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可以为网格提供计算服务,同时也是面向信息服务的超级服务器。系统计算节点机采用四路四核AMD Barcelona (主频2.0GHz)处理器,每个节点64GB内存,胖节点机采用八路四核AMD Barcelona(主频 2.0GHz)处理器,每个节点128GB内存,整个系统由1650个节点组成庞大机群,共有6000颗CPU与100T海量内存,其理论浮点峰值为每秒230万亿次,采用20GB,延迟小于1.3us的Infiniband高速网络进行互联,采用了WCCS + SuSe Linux 双操作系统。
超级计算机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该领域的发展速度总是让旁观者震惊。作为曙光的主要合作伙伴,AMD有关人士回顾说,2004年,AMD同曙光携手推出了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使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首次进入前10名,曙光4000A当时的运算能力还只是11万亿次。而短短4年过去,中国超级计算机就步入百万亿次水平,IBM超级计算机"走鹃"更是打破每秒千万亿次运算大关。实际上,"走鹃"同样也包含了6948颗皓龙处理器。
中科院院士李国杰表示,实际上,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不是等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十五'期间,上海超算中心购买曙光4000A时,绝没有想到两年后,许多用户要排上半个月才能轮到上机时间。事实已经证明,运行十万亿次计算机后,很快就会产生百万亿次计算机的需求。可以肯定,当我们用上百万亿次计算机后,很快就会产生千万亿次计算机的需求".
AMD方面则表示,推出曙光1000时,中国高性能计算机落后国际先进水平8年,推出曙光4000A时与国外同类计算机推出时间相差4年;而现在的曙光5000与世界的差距只有两年多了,"如果按计划在2010年推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差距将微乎其微。中国正在迎头赶上,而AMD将始终凭借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诸多经验,与以曙光为代表的合作伙伴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曙光5000在满足国家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的战略需求的同时,还要将关键技术辐射到企业服务器、个人高效能计算机(万亿次)、箱式高效能计算机(十万亿次)、可扩展高效能计算机(百万亿次)等多种产品形态,到"十一五"末高效能计算机平均每万亿次的硬件成本要比曙光4000A时降低30倍,使得国产品牌高效能计算机的销售量增加8-10倍,达到每年4000台以上,大大提高国内品牌高效能计算机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高效能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