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力测控终端设备系统

时间:2011-09-02

  1、 应用背景

  由于缺乏一个稳定工作的硬件基础,国内测控系统开发工作的重点大都放在调试硬件故障上。首先,所有项目的开发几乎全部使用汇编语言,严重影响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更换不同的处理器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就连使用相同处理器的不同项目组之间的程序重用也很困难;而对于嵌入式应用系统应着重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无暇顾及,非常不利于我国嵌入式应用水平的提高。另外,传统的8位单片机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渐复杂的应用需求;友好的交互界面、网络互连功能、智能化的软件、实时的数据处理几乎成了现代实时测控系统的共同需求。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微处理器行业的一家企业,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技术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点。适用于多种领域,比如嵌入控制、消费/教育类多媒体、DSP和移动式应用等。

  基于ARM的电力实时测控系统开发平台,采用了高性能、低功耗32bit RISC结构的ARM内核处理器。为开发各种智能化、小型化现代测控系统提供可重用、高性能、图形化、网络化软硬件基础平台和高效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语言的优势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为平台添加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图形化界面、网络、各种通信接口驱动,使其平台具备现代嵌入式系统的特征。

  2、 系统构架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执行装置可以很简单,如手机上的一个微小型的电机,当手机处于震动接收状态时打开;也可以很复杂,如SONY 智能机器狗,上面集成了多个微小型控制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从而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感受各种状态信息。

  此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ARM计算机的嵌入式设备,用于对工业配电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3、 系统硬件功能

  3.1 通信接口

  1)   CAN接口,与分布式电源的DSP通信。

  2)   一个10/100M以太网接口,与管理中心通信。

  3)   一个RS485接口,与其他产品通信,如微机等。

  4)   一个RS232接口,用于连接电脑调试。

  3.2人机界面交互接口

  1)        显示驱动:支持4-8英寸TFT液晶,能够完成各种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包括数字和波形);

  2)        键盘输入电路,各种参数(地址、波特率、变比等)均可通过计算机远程设定或仪表面板设定;

  3)        USB接口,可以读取U盘数据。

  3.3 可靠性与电磁兼容性

  1)      强抗干扰能力设计、工业级器件,产品适用多种复杂电磁环境及恶劣场所;

  2)     工作环境:工作温度:-20~70℃;相对湿度≤90%,无腐蚀气体场所;

  3.4 输入输出接口

  1)        8路模拟量采集,可以实时采集3相电压电流和直流后备电池的电压电流。

  2)        2路模拟量输出

  3)        4路开关量输入

  4)        8路数字IO输出

  4、 系统软件功能

  1)        嵌入式专用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的名字也是“Linux”。Linux操作系统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着名的例子。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在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计算机业余爱好者Linus Torvalds。

  2)        用户可以进行行业特定的2次开发。


  
上一篇:浅谈Verilog HDL与VHDL及FPGA的特点
下一篇:利用鼠标动作来发出命令的程序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