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频监控管理软件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30

  本文介绍了监控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当今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将从单一的监控平台管理管理向高度集成的大安防、高度开放的监控大联网的管理平台发展,监控软件多媒体化的观点,并结合IMOS IP多媒体应用平台对监控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监控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管理软件的雏形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1999年开始,随着硬件视频压缩卡的推出,以及基于硬件视频压缩卡的通用DVR数字硬盘录像机软件的开发成功,推动了视频监控从模拟监控过渡到数字监控时代。

监控平台管理软件的高速发展,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IP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成熟,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得到高速发展。

监控软件的现状与瓶颈

现在国内视频监控市场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视频监控软件,一种的视频监控软件,由监控设备制造商提供;另一种是的视频监控软件,由的视频监控软件开发商收费提供。近几年来,虽然市场中各品牌的视频监控软件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全国却没能够普及,国内大多数的视频监控系统仍然在使用的视频监控软件。

目前,整个安防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网络监控的时代,各行业联网监控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监控厂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视频监控也不仅仅只是为安防服务,视频监控更多是作为企业日常业务系统的一部分,和视频会议、语音通信、即时通信、视频信息发布等各种多媒体系统的融合需求也逐步增多,同时需要对大量的多媒体数据进行保存和按需检索,这种多媒体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正是全行业的业务管理向开放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其应用场所的增加,所面临的环境、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监控软件已经无法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


  面对市场需求,新的软件形态诸如流媒体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器、设备接入服务器、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GIS服务器、报警处理服务器层出不穷,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目前监控市场应用的复杂、非统一标准。小到功能应用,大到行业,无数厂商各自有各自的协议,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应用。从应用规模来说有的在几十个几百的规模,有的在上千到几万的规模。

从业务来说,在终端形态、智能识别、GIS、门禁、报警监测、SCADA、流媒体交换、视讯会议、应急联动、电子考场、教学应用等等各种业务;从标准、协议来说,DB33、电力行业、各个厂家的私有协议、各个运营商标准等等各自并存。没有统一可行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各厂商之间甚至厂商自己的产品之间不能互连,无法稳定可靠的组成能容纳不同厂商产品的监控系统。要将这些标准封闭、协议私有的各种功能平台、各个监控管理平台集成联网,存在巨大的难度和复杂度。


中间件的提出,理论上可以大大提高监控软件的开放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监控厂商由于能力限制,很难涉足开发联网监控系统的各个方面,在实现联网监控需求时其重点还是在各个子系统之上去考虑上层软件的设计。当联网监控范围不断扩大,海量的视频访问和视频存储需求不断增加,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和灵活时,由于传统监控厂商无法从网络监控的整体架构角度对所有网络监控的组件进行优化,只能依靠上层软件被动的去整合异构非标的硬件、不同厂商存储、网络等,系统设计已经存在一些不可逾越的瓶颈。再加上该中间件平台缺少对安防报警、门禁等其他系统的支持,因此,终并没有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没有成为主流的产品开发形态。

上一篇:分析了使用双绞线传输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网络技术IPv6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