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电源理论解析及试验进程报告

时间:2011-08-06

  目前,我国感应加热电源的功率调节多是通过直流侧调节实现,一种是利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实现,此种电源在深度控制下功率因数很低,并且电网电流谐波较大使得整机效率不高;另一种是利用直流斩波电路实现,此类电源由于Buck电路中的功率器件工作在硬开关状态下,开关损耗大,效率不够高。现有的移相PWM调功方式也存在功率调节范围窄的缺点。为了弥补上述的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串联谐振主电路拓扑结构,采用逆变侧功率调节方式。整流部分采用不控整流,逆变侧为桥式结构,分为超前臂与滞后臂,超前臂并联缓冲电容,滞后臂不并联电容,超前臂为活动臂进行PWM调节,滞后臂为固定臂不进行PWM调节,输出功率的变化通过调节超前臂的脉宽来实现。

  一、 感应加热发展的历史及其应用场合

  1.感应加热发展历史

  感应加热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金属熔炼、棒料透热等多个领域,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达到表面迅速加热,甚至透热融化的效果。

  感应加热来源于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也就是交变的电流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导体发热。长期以来,技术人员都对这一现象有较好了解,并且在各种场合尽量抑止这种发热现象,来减小损耗。比较常见的如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设计,通常设计人员会用各种方法来减小涡流损耗,来提高效率。然而在19世纪末期,技术人员又发现这一现象的有利面,就是可以将之利用到加热场合。

  感应加热: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3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ºC,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来取代一些传统的加热方法,因为感应加热有以下优点:

  (1) 非接触式加热,热源和受热物件可以不直接接触

  (2) 加热效率高,速度快,可以减小表面氧化现象

  (3) 容易控制温度,提高加工

  (4) 可实现局部加热

  (5) 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6) 可减小占地,热辐射,噪声和灰尘

  由于感应加热具有以上的一些优点,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890年瑞典技术人员发明了台感应熔炼炉――开槽式有芯炉,1916年美国人发明了闭槽有芯炉,从此感应加热技术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

  1957年,美国研制出作为电力电子器件里程碑的晶闸管,同时,也引发了感应加热技术的革命。1966年,瑞士和西德首先利用晶闸管研制感应加热装置,从此感应加热技术开始飞速发展。

  80年代后,电力电子器件再次飞速发展,GTO,MOSFET,IGBT,MCT,SIT等器件相继出现。感应加热装置也逐渐摒弃晶闸管,开始采用这些新器件。MOSFET较合适高频场合,通常在几千瓦的中小功率场合,频率可达到500K以上,甚至几M。然而国外也有推出采用MOSFET的大功率的感应加热装置,比如美国研制的2000KW/400KHz的装置。

  国内的电力电子技术起步比较完,所以感应加热技术也落后于国外很多。但是由于市场前景广阔,所以研制的感应加热的技术人员逐渐增加。国内在此领域处于地位的为浙江大学,但是离国外先进技术还有相当距离。

  2. 感应加热应用场合

  感应加热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主要有:

  (1) 冶金:有色金属的冶炼,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锻造、挤压、轧制等型材生产的偷热;焊管生产的焊缝。

  (2) 机械制造:各种机械零件的淬火,以及淬火后的回火、退火和正火等热处理的加热。压力加工前的透热。

  (3) 轻工:罐头以及其它包装的封口,比如着名的利乐砖的封口包装。

  (4) 电子:电子管真空除气的加热

  二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1.电磁感应原理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其内容为,当电路围绕的区域内存在交变的磁场时,电路两端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如果闭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利用高频电压或电流来加热通常有两种方法:

  (1) 电介质加热:利用高频电压(比如微波炉加热)

  (2) 感应加热:利用高频电流(比如密封包装)

  2.电介质加热(dielectric heating)

  电介质加热通常用来加热不导电材料,比如木材。同时微波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原理如图1:

  图1 电介质加热示意图

  当高频电压加在两极板层上,就会在两极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需要加热的介质处于交变的电场中,介质中的极分子或者离子就会随着电场做同频的旋转或振动,从而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效果。

  3.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

  感应加热原理为产生交变的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再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如图2:

  图2 感应加热示意图

  基本电磁定律:

  

    法拉第定律:

    安培定律:

    其中: ,

  如果采用MKS制,e的单位为V,?的单位为Wb,H的单位为A/m,B的单位为T。

  以上定律基本阐述了电磁感应的基本性质,

  集肤效应:

  当交流的电流流过导体的时候,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从而导致电流向导体表面扩散。这也就无形中减少了导体的导电截面,从而增加了导体交流电阻,损耗增大。工程上规定从导体表面到电流密度为导体表面的1/e=0.368的距离δ为集肤深度。

  在常温下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铜的集肤深度:

  图3 涡流产生示意图

  从以上可以看到,如果增大电流和提高频率都可以增加发热效果,是加热对象快速升温。所以感应电源通常需要输出高频大电流。

  新一代感应加热电源正朝着大功率,高频化方向发展。这对现代电力电子器件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器件串并联的方式,但这存在器件之间均流均压闲难的问题,特别是当器件串并联很多时,则需要保证的同步信号,以避免器件之间的环流损坏电力电子器件。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很难保证。LC拓扑被提出,它的优良特性可有效地减少逆变桥并联之间的环流,通过参数设计可以均衡各桥的功率分配,降低器件的损耗,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逆变桥并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感应加热电源多桥并联,提高输出功率和可靠性。
  

上一篇:光传输系统的相关注意事项
下一篇:介绍工地监控门禁系统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