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在我们国家走过一个非常不平凡的道路,用温总理的话说是“十年磨一剑”,因为我们看到这个概念早提出是在1997年,当时提出广电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合一。近09年用得是“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看到三网融合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动之后,终于在今年的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这是五号文件。从此打破了,或者启动了三网融合的“破冰之旅”。今年6月份通过了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后来确定了12个城市,福建的厦门也是12个试点城市之一。
三网融合之所以今年1月份可以启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在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国家的刺激计划都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推动,从去年开始国家希望启动一些持续发展的新的带动性很强的一些产业。比如说去年1月份启动了3G牌照的发放,发放了3张,今年1月份启动了三网融合,通过三网融合的实施带动整个投资消费6500亿,希望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25万左右。可见国家对三网融合的期待。
三网融合这么重要,它在信息通讯领域发展又是怎么样出现的?处在哪个阶段?如果从网络的发展来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要素,每个人都在使用手机,手机联络背后的网是一部分,我们使用的各种应用是在网络另外一端,由不同的企业、行业很多公司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分成应用、网络、终端三个要素。在网络的发展历程当中,包括电话网、广电网、计算机网当中这三个要素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也促进了不同领域的融合,包括传统的通信领域、计算机、电子消费品、软件、集成电路等各个领域的融合,这些领域过去的发展是相互垂直,相互分离的各自发展,在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他们之间前所未有的融合,我们现在手机变成智能的,有操作系统可以看电视。
我们梳理一下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早的网络可以从电话网来看,电话网的发展历史是一个电话从模拟到数字,从无线到移动的发展历程。整个历程经历了100多年,我们看到它虽然采用不同的技术,给用户提供的业务就是打电话业务,非常简单、单纯。广电网的初期也是比较简单的,以电视为例,是电视业务,而且是单向的广播式的业务,我们是收看,不能反馈或者是接入,去改变内容。广电网采用的是三种方式,有限电视、卫星电视和地面电视网。我们老百姓看的主要是电视机,电视网经过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未来再到互动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在这三个要素当中,应用侧极大的丰富,广电和电话网应用非常单一,而互联网是各种各样应用都有,我们工作、生活、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都有,这个时候的网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电信网的宽带化带来的,在本世纪初由于电信网的宽带化使得互联网可以承载在一个宽带的电信网上,我们马路宽了,跑的各种各样的车速度也快了,于是形成了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现在的用户在超过了20亿。在互联网的发展各个当中我们用的终端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史本身就是计算机的发展史,从大型机、小型机、桌面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史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史。
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跟互联网相比是基于平时用的手机网,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的商用,移动网的宽带化,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起步和发展。跟固定互联网相比我们首先看到,终端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手机,而是手机和计算机的结合物,大量的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终端出现,特别是iPAD为例,这种平板电脑、电纸书各种各样的终端出现,这种融合已经在加剧,我们看到了电话和计算机的融合。
到了三网融合时代,我们看到跟以往的网络相比进一步融合,终端侧电视机的元素加进来,手机、电视机和计算机之间开始结合,下一步我们家庭的电视机,家里用的有线电视机顶盒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调制解调器,也是具有计算机的功能,将有操作系统。我们的手机具备了越来越强大的电视机的功能和看视频的功能,网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信网、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还有移动网进一步融合。物联网时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我们的融合将开展到其他行业的,包括智能交通、汽车,对物流管理当中的各个部分,也就是我们的通讯、计算机和各行各业所接触物体的融合。可以看到网络融合是一步一步发生,由初期孤立的电信网、计算机和广电网,各自分别发展,出现了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首先融合,我们看到家里的宽带这根儿线既能打电话也能上网,电信网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承载网。再往下开展,互联网的承载网不只是电信网,随着我们广播电视网本身双向改造,也具备了双向的通讯能力,由于电信网不断宽带化,具备了传输大带宽的视频业务的能力,可以传直播型的广播电视,电信网具备了广播电视的能力,广播电视具备了电信网的能力。
再往后发展,我们整个网络基础设施向宽带、融合、智能方向发展。用一张图概括整个通信领域发展趋势的话,可以看到一方面走向宽带化、融合化、智能化。同时除了满足人的需要以外,逐渐的扩大到物,人与物以及物与物。另外扩展到社会化的各个领域,不再是简单的通讯,而是为各行各业,包括智能电力、智能家具、环境、安全、农业的等等各行各业服务,出现了社会化的应用趋势。具体层面出现了感知、通信、处理三层技术,而且三层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处理技术,过去在通信网上是很弱的,现在出现大量以云计算为主的大量新的处理技术,把海量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我们看到三网融合的确在信息通信发展领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而且也是产业碰撞融合的创新的巨大的变革阶段,究竟什么是三网融合,从字面上看是三个网变成一个网,其实是由不同的网承载的业务,电信网打电话,互联网传数据,广播电视网看电视,经过融合以后每一个网上可以同时具备三个功能。在这些网络的演进过程中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各种功能,不是三个网变成一个网,而是每一个网具备了三种业务能力。
要有效开拓信息化大市场、加速业务创新步伐并充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需要,电信运营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不仅需要加强与各信息化主体的密切合作,还要吸纳更多的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为行业客户真正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从竞争优势上看,过去竞争都是单个企业的竞争,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网络资源和业务资源等。未来在信息通信情况下则是产业链的竞争,竞争的优势不仅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能力,更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合作能力。在新的发展格局和形势下,竞争已经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链的竞争。这一点在此次通信展上就体现得十分明显,产业链竞合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和新特色。
融合分几个层次,一是业务的融合。网络的融合体现在产业的技术越来越相同,三个不同类型的终端采用的技术越来越相同,过去是不同的终端提供不同的业务,现在是一个终端提供所有的业务。二是监管融合。整个技术产业在发生变化,所以监管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已经成立了融合的监管机构,包括英国、美国、韩国、澳洲,把过去传统的电信监管机构和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融为一体,很多国家既是没有成立融合的监管机构,也把它分开,把内容的管理和网络管理分开。一个部分专门管内容,一个部门把不同的网络都管理起来,包括电信网和广电网,大部分国家已经实施了监管的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现了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已经不再是他们业务发展的障碍。
这张图可以看到初期电信网和广电网分别发展,电信网从初只有固定电话出现移动电话,再往下发展,由于电信网的宽带化,出现了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承载网,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网。随着移动宽带,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讯和之后技术的发展,我们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广电网随着本身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实现双向,可以接入互联网,原来孤立的分别发生的网之间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双向进入,我们看到在这个层次上一个是从业务双向进入,电信网可以传广播电视,广电网可以介入互联网,这两个网开始互联互通,这次三网融合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怎么样打破政策障碍让电信网可以传播广播网,广播网可以传播互联网。对普通的用户来讲意味着什么?原来家里有一根宽带线,原来只能打电话和上网,三网融合突破之后可以通过这根线路接上电视机看电视节目,包括直播的节目也可以点播,成为IPTV业务,是双向的可以点播的业务。这种业务在公众互联网之外构架的专用网络,可以保证安全和质量,为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可以区别于在电脑上看到的视频业务,那个质量是不能保证的,在IPTV上可以保证质量,提供互动高清的电视。对于家里有线电视的接入线,三网融合之后,除了看有线电视以外,也可以上网,接入计算机电脑,上公共的互联网。上网的方式在家里已经出现了,可以接入电信宽带,也可以用有线电视的铜缆线。我们看电视方式已经变成了三种,有两种通过电视机看,只不过过去通过电视机主要是接入广电的网络,现在也可以通过电视机接入电信宽带网络看电视,这两种方式其实在架构上是完全类似的,他们都是一个专用的网络,专线都是能够保证质量和安全的。
我们过去用笔记本电脑或者是计算机上互联网看到的视频,大家已经看到了,这种方式和那两种方式比较相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差一些,这是三网融合我们用固定的方式看视频的方式,看手机也一样,虽然现在我们手机也能看电视,三网融合之后通过手机看的电视节目可以看到电视台直播的节目,也有点播的,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于获得牌照的,提供内容的内容方,包括央视和新华社,还有一些是经过公共互联网,跟前面的那个类似。经过公共互联网的安全性和专用的内容分发网络两种方式安全性是不一样的。跟固定方式相比,移动方式的规模更大,现在我们已经有8亿手机用户,这种方式广电和电信合作形更强,基于电信的庞大通信网络,广电主要是由电视台这边或者是内容方来提供内容,是这样一种合作的方式。现在三个运营商都已经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手机电视业务,我们在上海调研的时候发现有的打工仔用手机来看电视,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没有电视机,手机几乎是他使用的方式,除了打电话以外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电视,初期运营商为了刺激消费,一个月30块钱不限量,很多人用它来看电视。
在三网融合整个整体方案推动的任务当中有这么几个,大家看到三网融合的决心是很大的,温总理提出了原则,“两个服从、一个尊重”——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
一共有四大任务,一是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二是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有线电视网络是从模拟到数字,数字化之后再进行双向改造,所以这是一个改造的过程。电信网也是一样,虽然已经实现宽带,但是宽带不足以支撑下一步视频业务发展,电信网的宽带工程也要加快建设。希望两个网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希望在三网融合能够保障。四是切实推动产业的发展。在三网融合产业的推动过程中看到巨大的创新机遇。
这次三网融合当中焦点之中的焦点从表面上看是双方的双向业务进入,对于电信来讲广电向电信运营商开放的业务一个是ICT的传输业务,固定宽带的广电式业务,还有电子分发业务;对于电子运营商而言,是从广电提供内容。广电要接入公众互联网,也就是要接入电信的互联网,电信运营商是承载的网络。这就像一个天平的两端,大家双向进入都有从对方获得的一些内容,或者是连接,同时它提供的内容跟对方现有的内容之间有的的确好象是有一些竞争,但是不完全是竞争的问题。
我们国家三网融合启动的时间跟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阶段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三网融合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三网融合究竟影响了哪些业务。我们可以看到,它影响的一个是宽带接入本身的发展,一个是数字电视发展,还有一个是互联网的发展。从宽带接入来看我们国家目前虽然已经是超过1亿的宽带用户,跟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程度差的非常远,大多数国家人均宽带普及程度达到20%多,而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到10%。对于数字电视来讲,我们国家现有的有线电视用户是1.75亿,一般的发达国家的有线电视的普及程度也可以高达20%—30%,有线电视的本身普及程度就差的很远。已经数字化的电视只有6800万甚至更少,双向改造的用户更少。只有2500万是具备双向能力的用户。从互联网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已经达到4.2亿网民,但是整个普及程度还是很低的,有些发达国家高达60%—70%,甚至是80%多。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这种阶段和基础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互相竞争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电信跟广电的竞争,站在国家的领域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因为还有一个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让各个部分包括电信、广电、互联网涉及各行各业的领域共同做大的问题。
就宽带而言,我们国家的宽带起步并不晚,2002年起步的,我们国家由于靠市场自然的力量来发展,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我们跟OECD国家从初只有三个百分点的差距现在已经拉达到十五个百分点的差距。而现在宽带已经作为所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战略在推动,我们宽带的接入能力更低,我们国家平均只有二三兆的接入带宽,而很多国家都是几十兆,像日本是接近100兆接入带宽。对于宽带来讲,很多国家出台了战略,比较典型是今年3月15日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的《连接美国国家宽带计划》,它把宽带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的21世纪路线图,而且提出了十年的发展目标,共有六大目标,包括速率能力、、宽带作为普遍服务,以及作为整个国民安全的很重要的措施,以及刺激能源经济这方面一共六大目标,可见美国对整个宽带的重视程度。美国宽带计划也是美国信息产业的刺激计划,通过美国宽带带动整个信息通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跟它相比,我们在这个领域更是滞后,现在“十二五”在做,刚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当中也把宽带作为很重要的下一步基础设施的特征。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分析称,三网融合后内容提供商将成为其中的受益者。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广电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条件和运营能力接近,谁能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节目或服务应用显得尤为关键。这意味着三网融合将打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争抢同一市场,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三网融合和宽带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宽带化才可以提供视频业务,只有视频业务的需求才可以拉动宽带业务发展。因为视频因为中的标清电视、高清电视、互动电视、高速互联网上网对带宽的需求不一样,视频业务对带宽需求,视频业务和宽带是天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移动宽带也是这样,在互联网当中视频业务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虽然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起步,所有的预测公司预测,在未来四五年中,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几十倍,主要是视频带来的。可以看到,在2013年左右视频业务占到60%左右,移动的宽带化和我们在移动领域的三网融合也是直接相关的。
IPTV在是随着宽带本身的发展这几年才成长的,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在的电视机当中只有2.4%使用了IPTV的方式,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可以双向互动的视频类型。发展速度非常快,增长速度去年一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6.3%,预计在未来几年当中从现在的2.4%占到4.6%,增长速度非常快,伴随着宽带而开始成长的。
多种媒介的互动互补,正不断改变着21世纪的媒体格局。在网络、移动通信以及灵境技术带来的媒体革命新语境下,李怀骥率领数字美术馆团队,通过对云计算、模式识别、射频嵌入等各种智能技术的扩展性应用,整合研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的优势,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媒体理论架构,开创性地实现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三媒合一”,这不仅意味着当代媒体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和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标志着一场影响其历史变革的新的媒体浪潮已经来临。
媒介是改变我们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的动力。“三媒合一”是对人类本质力量的提升,它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作为当代社会创造活力的文化形态,它的产生势必将引发一场影响当代社会历史变革的“出版革命”。
对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使用铜缆来提供宽待来讲,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各国都提供。在占比大概是20%左右,这主要是美国占的比较高,在大多数国家会占到10%左右,通过有线电视公司的网络提供宽带的接入,不管是IPTV还是基于线电视的调制解调器的增长都是处在起步阶段。不管是哪类的视频业务,电信的IPTV,还是广电的互动电视以及网络视频,都会呈现高速成长的态势,这是比较美国的骨干网和中国骨干网的流量分布,可以看到互联网视频是其中大的业务,第二个就是文件共享,大部分是基于视频的文件,然后就是IPTV,前三个都是以视频业务为特征的业务。
可以看到,这几个业务都是以视频为特征,在这个领域的创新,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在跨屏融合领域,大家看到手机和电脑融合,面向电视机新一轮的终端将在明后两年会出现。这个领域特征是跨界的竞争,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制造商,互联网的业务提供商,电子消费品的制造企业,手机的制造商,以及深入到硬件芯片和软件领域的各行各业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的跨界竞争构成。这种竞争刚刚进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则。我们国家怎么样在三网融合当中抓住这样的机遇非常重要。
三网融合会带来我们国家宽带的发展,对视频业务的需求,或者是对视频业务的推动首先导致底层宽带的发展,这里面既包括固定的“光进铜退”,带宽越来越宽。还有以移动宽带为特征的3G业务加快发展,广电数字化和双向化、宽带化改造会加速。
第二,视频等业务会加速发展。初期各行业利益的之争看似是一个焦点,实际上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带动领域的问题,不是保护行业狭隘的利益问题。由于受历史各方面条件的局限,推进方式的初期是不是符合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动的方式是不是真的能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这个也在探索,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
我们如何能够抓住巨大的创新机遇,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和大规模的建设。今后在这样的会议上我也希望我们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有企业、科技界怎么样为三网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何营造共赢和多赢的模式。怎么样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和市场的发展的一个监管的环境。
目前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这一点在此次展会上同样彰显无遗,其中移动商务便是亮点之一。以3G运营商NTT DoCoMo为例,公司在展会上展出的一系列创新3G应用中,引人注目的就是移动商街。作为整合后的“手机购物平台”, “移动商街”具有类似网上购物的商品呈现、摆放、购买、配送、退货等整套服务。目前,中国移动也已经推出了类似的应用。随着移动网络从2.5G向3G的演进,网络所支持的移动数据速率的快速提升,一些面向移动商务领域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移动商务已成为网络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必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目前来看,中国移动商务产业正步入成长期,从用户规模、产业规模、应用需求演进等方面来看,产业的升级成为必然的趋势。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总数超过6亿,并还在不断快速增长。这些都为移动商务的大力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相信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移动商务在3G时代一定会逐步成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