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0GB以太网和双绞线铜缆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11-08-29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由于入网用户数迅速增加;接入网作为通信网中与末端用户相连的网络,已成为网络技术中的一大热点。

  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来解决外来串扰问题。为消除大部分串扰,我们把电缆线对绞在一起,改变线对之间的绞距,以降低线对内部平行的导线产生的潜在影响。另一种方法则需要采用平衡传输技术。业内已经建议采用范围为800M~900MHz的更高频率及编码系统,以便在四个线对的每个线对上实现2.5Gbps的带宽,从而在信道上实现10Gb的吞吐量。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哪种布线设施可以在保证可靠的信息传输的情况下处理这一速度?

  其支持的距离有多远?

  其是否经济?

  业内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考察在铜缆上实现10GbE是否可行,以及其实际状况。对这个工作小组来说,上面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主要争议领域。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物理层设计考虑因素上,以评估双绞线铜缆是否可望支持10GbE。

  工作小组成员已经提出外来串扰问题,也是整个电缆走线长度上发生的串扰。们的布线网络部在六类布线安装方法中建议:不要在走线中形成完美的电缆捆,而是应该在电缆组内部的电缆中采用比较随机的绞距。这有助于避免在不同电缆内部过长地平行敷设线对,以降低外来串扰的影响。

  在评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考察被评估的电缆类别在不同长度及扩展频率条件下的典型衰减串扰比(ACR)。目前正在考察的电缆类别包括超五类(D级)、六类(E级)和七类(F级)电缆。在个双绞线铜缆10GbE建议中,工作小组考虑的基本平台是超五类(D级)。但是,ISO小组提出的建议表明,六类布线将在10GbE标准开发过程中迅速发展,这一过程中应包括这种性能更高的平台。目前标准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IEEE内部的不同目前正根据许多问题提出,其中部分问题如下:

  外来串扰,成捆电缆,配线架和有源设备中相邻插座非常接近;

  被评估的信道类别的ACR;

  传送系统和电压电平;

  辐射问题;

  典型商用办公环境水平子系统的平均信道长度研究。

  对信道长度的研究本身非常有意思,它受到与不同信道能力有关的前期调查结果的影响。在目前的早期阶段,研究项目是考察在有疑问的介质上在铜缆中可以以多远的距离支持10GbE。某些演示对下述建议布线类别不太乐观:

  超五类(D级),远20米;

  六类(E级),远30米;

  七类(F级),接近100米。

  由于倾向于六类(E级)基本平台及其发展趋势,因此人们关注着六类布线能否支持10GbE速度。在标准商用布线中,绝大部分水平链路的距离低于60米。当前建议正在严格考察在六类布线中至少能在55-100米距离上支持10GbE,而七类布线则要达到100米。负责布线事务的TIA TR  42委员会正在开发增强型六类平台,其性能参数扩展到625MHz。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少55米距离的六类布线成为。

  FCoE曾经被认为是实现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融合的利器。但从过去两年的发展来看,FCoE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由于FCoE与FC之间是替代关系,如果用户选择FCoE,就意味着放弃FC。但是在FC仍然占据主流的今天,厂商不希望看到FCoE对仍有利可图的FC市场形成冲击。

  Emulex的产品优势在于,以10Gb以太网为平台,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各种接口,包括FCoE、iSCSI等,进可攻,退可守。骆修豪表示,10Gb以太网面对的是一个新兴市场,与FC不是对立关系



  
上一篇:浅谈三种常见VoIP方案
下一篇:分析企业分支机构VoIP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