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彩信在设备远程检测中的应用

时间:2011-08-29

  EMAS(Enterprise Mobile Agent Server)移动代理服务器的高带宽和集中紧凑管理特性使大容量信息传递与分享在空间上得以广泛延伸,并且其应用方案推出后,大多是基于移动办公或移动业务管理的。本文将围绕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运行系统分布空间不断扩大后,所出现的保障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管理的高效性需求展开思考,通过对地面站不间断供电系统(UPS系统)的远程移动管理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对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EMAS,全称Electro Meridian Analysis System,中文译为电子经络分析系统,是1990年代后期开始由潘氏所引领的研究群所倡导的一种新中医诊断程序。

  良导络理论(Ryodoraku Method),是由1950 年代,日本京都大学中谷义雄博士所提出来的一种人体经络检测法,而今这种方法虽然已经被商业界广泛运用了约五六十年,

  却依然尚未普及。经过潘氏所引领的研究群多年研究,主要原因在于这套理论仍然不够成熟,仍需要更进多的科学与统计研究。

   EMAS 良导络检测系统是由EMAS 研究群于2003年主所导研发出来的一套经络检测系统,所有的硬体软体设计,都是依照传统良导络的规定所制定。2008 年8 月开始,EMAS 研究群正式将这套系统规划设计成为EMAS线上经络分析学术网路版,并结合线上社群的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终目的在于对于传统良导络理论的改良与突破。

  由于良导络理论所检测的经络,与传统中医十二经络理论极为类似,因此EMAS 研究群将此 "新良导络" 研究的主要方向,定位成为中医科学化的一个起始点。未来将陆续开发各种客观检测工具(脉诊仪,雷射诊断仪…等等),做更进一步的中医科学化与整合研究。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使各类设备向多功能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如今,很多设备都具备了运行状态检测和记录的功能,尤其是无人职守设备。这为远程监测的EMAS移动应用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前提。

  在北京地面站业务保障系统运行管理项目中,必须兼顾用户的实际情况与成本因素。所以,笔者首先考虑通过那些本身在业务系统中特别重要的大型设备,来架构EMAS的移动应用。这类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迫于环境条件或者本身运行的限制,多数时间它们还会处于无人职守状态。同时,异常天气的频发导致系统瘫痪的突发问题随时可能出现,给业务保障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所以,在线设备不得不强调更高的运行可靠性。

  此外,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EMAS应用相关辅助技术的完善与成熟,都为本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北京地面站对UPS这类远程无人职守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潜在的故障隐患,必须能够被及时排除,能够被快速发现与处理。这将涉及五个方面的设计要求:

  一、UPS系统运行参数的采集与备份。系统能够对UPS实时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采集、分类处理,生成运行记录文件,必要的情况下将数据转换成直观的图表形式,并按用户设置的方式进行存储备份。

  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向手机终端发送。系统可以定时或者按用户申请的方式向手机终端发送运行状态信息,包括数据、文字、图片等。

  三、手机终端用户可以短信的方式实现信息采集、提取,或是发送任务请求、停止等遥控指令。

  四、系统故障状态可向终端手机发送报警。针对关键环节的运行参数预设浮动范围,在超出范围后发送系统非正常或故障报警信息到相关手机用户,并截取原始运行状态信息。

  五、系统远程故障会诊分析与排除。由于UPS系统是性设备,其维修和维保一般都是委托服务商负责,在确定故障发生后,可通过本系统发送现场的图片、视频信息到服务商手机终端,可根据系统现场状态进行应急性的分析与故障排查,提高解决故障的效率。

  在EMAS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中,通过彩信和短信传递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远程维护与管理这一模式,其系统架构的逻辑并不复杂。系统硬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系统管理PC主机。鉴于系统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选用定制型高可靠性工控机作为处理主机。该主机装载着主控程序,对所有业务进行管理。

  二、EMAS服务器。接受系统管理PC机发送过来的信息,在编码后再向移动运营商发送待发的手机信息。

  三、手机终端。由于可能接受大容量信息和文件,应支持3G网络,涉及图片和视频,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四、其他通信媒介。UPS与系统管理主机长距离通信(大于500米小于1000米)采用RS485模块将UPS状态原始数据传送到管理主机。系统管理主机与EMAS服务器通过局域网路由器连接,EMAS服务器也通过局域网与外部Internet相连并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移动发送网络。



  
上一篇:激光位移传感器在精密测厚中的实现
下一篇:常见传感器分类和工作原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