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ACP技术的高效RF规划优化方法

时间:2011-08-26

  无线网络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规划优化是一项重要且浩大的工程,移动运营商在规划、建设和优化无线网络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如下挑战:

  怎样才能高效地规划建设一张优质网络?

  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RF优化,减少天馈的反复调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兴通讯提出了基于ACP(Automatic Cell Planning)技术的高效RF规划优化方法,并在实际网络中运用。

  高效RF规划优化

  RF优化是无线射频信号的优化,其目的是在优化网络覆盖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接收质量,同时网络具备正确的邻区关系,从而保证下一步业务优化时无线信号的分布是正常的,为优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RF优化的特点决定其普遍存在于网络优化流程的各个阶段:初始调整阶段中的Cluster优化阶段,网络性能提升阶段和持续优化阶段。但是RF优化在各个阶段中对优化验收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建网初期的初始调整阶段,网络优化应当以RF优化为主,重点对网络行进工程优化,性能优化为辅;而在网络性能提升和持续优化阶段,网络优化应当以业务优化为主,RF优化仅是辅助手段。

  高效RF规划优化的方法

  中兴通讯基于ACP技术的RF规划优化方法可以概括为:设定优化目标,利用前台路测、OMC后台网管、CDT详细呼叫、三维电子地图等数据,集成系统资深网优的经验,借助ACP自动规划仿真工具,对网络RF参数进行仿真优化,自动输出参数调整方案,使得无线网络的覆盖\质量和容量达到状态。

  这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 新建网络的自动规划和站点选择;

  ● 网络开通前的天馈参数的自动设置;

  ● 网络开通后的RF快速优化;

  ● 成熟网络的覆盖提升和精准优化等。

  中兴通讯根据现场实践,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基于ACP技术的RF规划优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ACP技术RF规划优化流程图   

  

  RF优化通常包括下面内容:

  1.覆盖:无线信号覆盖的优化方向通常可以分为弱覆盖(覆盖空洞)、越区覆盖、上下行不平衡、无主导小区。其中优化弱覆盖是 为了保证网络的连续覆盖;优化越区覆盖是为了使实际覆盖与规划一致,解决孤岛效应导致的切换掉话问题;优化上下行平衡则是从上行和下行链路损耗是否平衡角度出发,解决因为上下行覆盖不一致的问题;优化无主导小区是为了使网络中的每个小区都具有主导覆盖区域,防止出现因为无线信号波动产生的频繁重选和切换问题。

  2.质量:网络的质量通常和覆盖是密切相关的,当网络覆盖过低时,会导致较差的接收质量,此时通常采用解决弱覆盖的手段来完成。当网络覆盖理想时,会存在干扰问题导致的接收质量差问题,通常对于这类高电平低质量的干扰需要区分上下行来分析和解决。

  3.切换:RF阶段的切换优化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邻区优化(实际上是对BA1表和BA2表的优化),用于保证网内所有用户在空闲状态或通话状态下都能够及时重选或切换到的服务小区,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覆盖的连续性;此外还包括切花合理性的优化,包括是否存在延迟切换、乒乓切换、非逻辑切换等,这类问题终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覆盖,干扰和切换参数优化。

  RF优化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采集、问题分析、调整实施这四个阶段,其中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优化调整需要根据优化目标要求和实际优化现状,反复进行,直至网络情况满足优化目标KPI要求为止。

    用户可以定义的优化手段包括:
    ● 天线参数优化——天线挂高、天线类型、下倾角、方位角;
    ● 功率参数优化——功率、导频功率、业务信道功率;
    ● 站点位置优化——从候选站点中选取合适的站点、在范围内移动物理站址的位置。

    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基于ACP技术的RF规划优化方法有以下优点:
(1)规划仿真优化得到了融合,优化的是整个覆盖面上的数据。
(2)输入的数据更全面,软件根据仿真自动给出优化调整方案,方案优,速度快。
(3)集成系统资深网优的经验,降低RF优化的门槛。
(4)可预览优化后的效果,避免传统优化靠经验进行反复调整。
基于ACP技术的高效RF规划优化改进就是引入了自动规划仿真工具和集成网优的经验,提高了在网络规划和优化的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和。

    高效RF规划优化


    国内某城市RF自动优化实例

    中兴通讯和运营商一起合作选取某市CDMA网络,利用ACP软件输出RF自动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施,网络指标得到提升。

    此次优化区域有13个站点(如图2红色站点),考虑优化区域外站点对优化区域内网络性能有影响,总共参与计算的是42个基站(如图2蓝色加红色站点)。

    优化目标包括:前向接收电平值、导频信噪Ec/Io和软切换比例。

    调整参数包括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并对其调整范围根据工程情况进行了限制。

    ACP软件输出方案中,共调整了34个扇区的下倾角、36个扇区的方位角。
测试和统计调整前后的路测、OMC后台网管、CDT详细呼叫相关主要指标对比如表1。

   
从对比可以看出,不仅是道路上的指标(路测统计)得到了提升,整个网络的指标(CDT统计)也得到提升,软切换比例(OMC统计)下降,说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切换区的网络性能。

    在该中,通过ACP工具自动优化,时间节省了50%以上。

图2 优化区域


  度某城市RF自动规划实例

  印度某个城市需要规划一张新建网络,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候选站点是现网站点,新建网络和现有网络采用共站址方式建设。

  在ACP软件中输入候选站点等信息,并设置规划所需的覆盖电平门限和覆盖率之后,进行ACP自动规划,经统计,自动选择的站点为267个,而人工选择的站点个数为290个,无疑ACP规划的结果更优。ACP自动规划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彩色显示的站点为规划的站点,黑色显示的为所有候选站点。

图3 ACP自动规划的结果

    在该中,ACP自动规划比手动规划节省了70%以上的时间。

   
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高效RF规划优化的研究,并在国内外多个项目进行了实践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屡获佳绩,如在中国电信网规网优竞赛中获得名。中兴通讯拥有超过10年的网规网优经验、系统设备优化经验,这些经验都被集成和运用在ACP系统中。

    基于ACP技术的RF规划优化,是一项新兴、实用的规划和优化技术,能够帮助运营商高效规划优化无线网络,保证网络服务质量,帮助运营商快速打造精品网络。
 


  
上一篇:制备低色温、高显色性大功率白光LED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FPGA在∑-Δ D/A转换器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