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字电路的串音现象研究方案

时间:2011-06-29

  现在的消费者喜欢高速化小型化的电子产品,信号、电路板成等因素,会影响完整性,串扰现象是其中常见的,本文正是进行探讨。

  1 串音产生的机理

  常见电子电路信号是大于实际的,所以PCB上的信号线被认为足够的,但是当频率变高时,误差就会变得相当的大,所以考虑时需要分2个阶段。采用的方法就是分布参数模式,其方法是将传输线分成很小的片段,每一小片段可用电阻、电容及电感代表小片段的电路行为,将每一小片段整合起来即为整个电路行为。当高频电流通过传输线时,导线将产生热耗,这表明导线具有分布电阻;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而存在漏电流,这表明沿线处有分布电导;电流通过导线,在周围产生磁场,即导线存在分布电感;两导线间存在电位差,其间产生电场,则表明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

  电磁耦合发生于2根相邻的信号线时,称作串音。它会影响2根线的信号强度。串音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近端串音和远端串音。图1为两传输线发生串音的示意图及其等效电路图。

  2 串音仿真及结果分析


    选取FR4为基材的PCB板,介电常数εr=4.2,板厚h=0.8 mm, 耗散因子TanD=0.02;线宽W=1.5 mm,线厚T=0.04 mm, 线长L=112 mm,其中耦合线长为50 mm, 线材的电导率σ=5.8E007。仿真的具体方法是先在HFSS中建立传输线模型,从HFSS中导出S参数文件,然后再把S参数模型导入ADS在时域中求得近端及远端串音,如图2所示。在电路仿真中使用50 Ω的电阻进行端接是为了消除末端反射。

    2.1上升沿时间对串音的影响


    选取5个上升沿时间分别为100 ps、200 ps、300 ps 400 ps和500 ps 来分析上升沿时间对串音影响的程度。图3是近远端c串扰的波形图。

    从数据表1中可以看到,随着上升沿时间的增大,近端及远端的串音都有减少,但远端串音的减少幅度比较大,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上升沿时间与信号的传播延迟有关。由于与串扰相关的电场大部分穿过的是空气,而不是其他介质材料,导致容性串扰比感性串扰小,从而导致远端串扰为负数[2]。数字脉冲沿传输线传播,其上升沿和下降沿将不断地在相邻传输线上感应出噪声。在图4中,驱动线上发送一个信号边沿时,与此同时,近远端产生串音并向相应的方向传播。当信号边沿在TD时刻到达驱动线的远端时,驱动信号和远端串扰到达端接电阻。但是,就在信号端接前,被感应传输线上感应出近端串扰,这是的串扰分量,直到2TD时刻才会到达近端。这是因为,该串扰始于0时刻,持续时间为2TD。此外,远端串扰发生在TD时刻,持续时间约等于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

    2.2 跨不连续地平面对串音的影响


  在地平面上开一个宽w=32 mm、 间隙d=3 mm的槽, 如图5所示。

     为证明开槽的大小对串扰的影响程度,加大槽的宽度从32 mm~52 mm进行对比,串扰的变化程度如图6所示。

    由上图可知,地平面上的槽开得越宽,近端和远端的串扰就越严重,原因在于阻抗发生了改变。在开槽区域,传输线到地的电容减小而电感量增加从而导致传输线在开槽区域具有较高的特性阻抗进而导致阻抗不连续。正常情况下,信号线的返回路径就在信号线正下方的区域内,然而一旦地平面上有开槽就将使返回路径加大,如图7所示,能量的大部分在槽的边沿处被反射回去,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线间的噪声[4]。

  2.3 驱动模式对串音的影响


    差模与共模的走线其电磁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两种传输模式的传输线之间的寄生电感与电容的参数也会不一样,这些参数会影响到串扰噪声大小,取上升沿时间Trise=0.3 ns,仿真示意图如图8所示。

    由于信号完整性直接依赖于信号源阻抗和传输线阻抗,而且事实上信号耦合程度和开关模式会使走线的有效特性阻抗发生改变,所以耦合程度和驱动模式将影响串扰噪声的性质[3]。 


  2.4 中间保护线是否接地对串音的影响


    中间保护线不接地、两端接地以及每隔1/4波长接地三种情况来观察其对串音影响的大小,如图9所示。

    从仿真图10的结果来看,在信号线之间加保护线但又不接地将起不到屏蔽或减小串扰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其中一根信号线产生的反射串扰到中间保护线,而保护线是开路的没有正常地端接起来,所以中间保护线把反射串扰的能量再次耦合到另一根信号线上,因此导致传输线之间的串扰增加。而若保护线接地,则大部分反射串扰就会流向地平面,从而减小信号线之间的串扰耦合,若要严格防止串扰,就要把保护线每隔1/4波长打接地孔[5],这种接地方式屏蔽效果的。


    串音现象在硬件系统中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只能设法减小。本文只列出四种影响串音的因素,实际上影响串音的因素很多。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种减小串音的方法:


    (1) 用平面作为返回路径,尽量不要跨分割平面走线。
    (2) 在布线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一般使线间距大于线宽三倍以上。可以使串音控制在5%以内,这是个经验法则。
    (3) 如果串扰要求严格,信号隔离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信号线中间防护布线,但是一定要在保护线两端或者整条线有多处接地孔。
  (4) 尽量减小信号线的耦合长度。
    (5) 良好的阻抗匹配可以大幅度减小串扰反射。
    (6) 使用介电常数低的基板,使用较小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使布线间距相同时的串扰减小,或者对相同的串扰指标可以使其布线间距更小[6]。


  
上一篇:不可连接的前向安全可撤销匿名代理签名体制方案
下一篇:Freescale:高集成与低功耗引领RF4CE全业务平台的设计要素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