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I开关控制器ACPISwichControlleer的应用

时间:2011-06-25

  1.  概述

  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的RC5060是一款可用于Camino、Whitney和 Tehama平台的ACPI(先进配置和电源接口)开关控制器。它由3个信号控制,可提供下列四种用途的电源: PCI用的3.3V双电压、SDRAM用的3.3V电压,RAM总线用的2.5V双电压和5V双电压。

  2.  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

  RC5060采用20引脚SOIC封装,其引脚图见图1,各引脚功能如表1所列。

  3.  应用

  ACPI表示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Management Interface)。对于Windows2000,ACPI定义了Windows 2000、BIOS和系统硬件之间的新型工作接口。这些新接口包括允许Windows 2000控制电源管理和设备配置的机制。图2所示是RC5060的内部结构框图。

  RC5060的一个典型应用电路是做为ACPI选择器。它的输入是来自ATX电源的5V主电压、12V主电压、3.3V主电压或+5V待机电压。大多数通用ACPI系统有4个双输出:5V双电压、3.3V双电压、3.3VSDRAM电压和2.5VRAM总线电压(或2.5V双电压)。

  3.1 5V双输出电压

  RC5060所控制的4个独立双输出的个是5V双电压。USB 鼠标的典型应用是5V双电压,而不是5V主电压:当鼠标移动时,需要从休止状态到激励状态,这时因为主电源是关断的,故必须由双电压给鼠标供电。

  5V双电压由两个MOSFET开关管(一个来自5V主电压,另一个来自5V待机电压)产生,见图3.当主电源存在时,个开关接通、第二个开关关断,而当主电源不存在时,开关的接通和关断正好相反。注意 Q5和Q6的连接极性是相反的,Q6的源极连接5V主输入而漏极连接到5V双输出。必须按这种方式连接,只有这样,当5V 主电压不存在时,5V双电压才仍然接通,假若Q5的连接与Q6极性相同,则双电压将通过Q5的体二极管导通。因此Q5 的连接必须如图3那样连接。

  开关的状态由SLP-S3#和PWROK信号线控制。当SLP-S3#和PWROK双双有效时,主开关接通,而待机开关关断。

  3.2 3.3V双输出电压

  当PCI槽用于调制解调器时,需要用3.3V双电压。假若系统调制解调器接收数据时需要从休止状态转到激励态,则 PCI槽必须使用双电压供电,因为这时主电源是关断的。

  3.3V双电压由MOSFET开关管Q3和Q4(一个来自3.3V主电压,另一个来自5V 待机电压)产生,见图3.当主电源存在时,MOSFET管Q3导通,故输入和输出连接在一起。当主电源不存在时, MOSFET管Q4由RC5060控制做为一个线性稳压器,从5V待机电压中产生3.3V稳压电压。和5V双电压一样,MOSFET 管Q3必须按图3所示的那样连接,以免反馈。

  MOSEFT的状态由SLP-S3#和PWROK信号线控制。当SLP-S3#和PWROK双双有效时,主开关接通,而线性稳压器关断。

  3.3 3.3VSDRAM输出电压

  3.3VSDRAM输出电压用于为SDRAM存储器供电,采用 RAM总线的系统也可以用SDRAM电源。

  3.3VSDRAM电压由一个来自3.3V主电源的外部MOSFET开关和一个内部来自5V待机电压的线性稳压器产生(见图3和图2)。当主电源存在时,做为开关的MOSFET管Q1导通,导致输入和输出连接在一起。当主电源不存在时,内部线性稳压器导通,从5V待机电压产生一个稳压的3.3V.与其他双电压一样。

  外部MOSFET和内部线性稳压器的状态由SLP-S3#和PWROK信号线及另外的SLP-S5信号线控制。当SLP-S5#无效且外部MOSFET和内部线性稳压器都关断时,在3.3VSDRAM线上没有输出电压。

  假若SLP-S5#信号线有效,则3.3VSDRAM输出接通。在些条件下,假若SLP-S3#或PWROK任一信号线或它们双双无效,则线性稳压器导通,而MOSFET关断。只有当SLP-S3#和PWROK信号线都有效时,才能使MOSFET导通而使线性稳压器关断。

  3.4 2.5V双输出电压

  2.5V双输出电压用来为RAM总线供电。只有系统才用此电源。

  2.5V双电压由一个外部NPN双极型晶体管Q2产生,它是通过3.3V主电压和RC5060内部线性稳压器从5V待机电压中产生的。当主电源存在时,NPN三级管Q2线性稳压器导通;而当主电源不存在时,内部线性稳压器导通。

  2.5V双输出电压的控制方法与3.3VSDRAM输出电压时相同。


  
上一篇:FPGA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XBD文件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新型显示技术改革—LCD的优势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