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负反馈放大器实验内容

时间:2008-09-17

  1.调整各级静态工作点
  电路接成基本放大器电路,UCC=12V,Ui=0V分别调节RP1,RP2,使得Uce1=10V,Uce2=6V,用数字电压表测量并记录各级静态工作点,记入表一中。
  2.测定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在开环(8连9可近似地认为得出了没有负反馈作用但有反馈网络负载效应的基本放大器S)与闭环时(7连9)中频段电压放大倍数。


表一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从输入端输入1 kHz约5 mV的正弦波信号,在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情况下,分别测出带负载与不带负载时开环与闭环的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分析是否符合

                                                                  (3-28)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O,在R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O1,UOL1,UO2,UOL2,记入表二中。



图1 负反馈放大器实验板电路图

表2 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出电阻的测量

   3.测定串联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晌
   测量和计算负载时开环、闭环的输入电阻,数据记入表3中,并加以比较(测量方法见单级放大器实验)


 表3 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量

   4.测定电压负反馈对输出电阻影响
   根据表2中的记录数据,计算开环与闭环的输出电阻,并加以比较(测量方法见单级放大器实验)。
  5.测量空载时,负反馈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在开环与闭环两种情况下,分别从输入端输入一个正弦波信号。维持输入幅值不变,改变信号频率,在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情况下,测出不同频率(50Hz~2MHz)的输出电压,并绘出开环、闭环的幅频特性曲线(在转折处多测几点)。找出上下限频率cJ和丸,记入表4中。

   
表4  负反馈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6.观察负反馈对非线形失真的改善
  (1)实验电路改接成基本放大器形式,在输入端加入f=1kHz的正弦信号,输出端接示波器,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出现失真,记下此时的失真波形和在不失真时输入、输出电压的幅度;
  (2)再将实验电路改接成负反馈放大器形式,逐渐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使输出波形出现失真,记下不失真时输入、输出电压的幅度,然后与上一步数据进行比较。


表5   负反馈对非线形失真的改善

  


  
上一篇:LabVIEW的连线板
下一篇:Xilinx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端接技术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