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和原理

时间:2008-11-28

  信号发生器内部电路一般由振荡器、放大器、输出衰减器、稳压电源及指示电压表等部分组成。

  (1)振荡器 振荡信号可以由三种形式的振荡器产生。

  ①LC振荡器。这种振荡器由于LC体积大、频率变化范围小、品质因数Q值较小,故一般不太适合用于低频信号振荡器,一般在高频信号振荡器中使用较多。

  ②差频振荡器。由一稳定的基准频率振荡器与可调频率振荡器产生差频信号,此差频信号经过低频滤波、放大后作为信号源输出信号。这种振荡器频率覆盖面宽,缺点是受高频基准振荡器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很大,所以输出频率稳定性较差,在低频端尤为显著,使用时需要经常校正。

  ③RC振荡器。RC振荡器用电阻代替了电感器,使结构简单、紧凑,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调节使用较方便,因而在低频信号发生器中被广泛地应用。典型的RC振荡器叫做文氏电桥振荡器。

  如图所示为XD1型晶体管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文氏电桥RC振荡器电路图,该文氏电桥RC振荡器电路由放大器、文氏电桥正反馈回路和热敏电阻负反馈支路及由R1、C1、R2、C2组成具有选频作用的支路构成。文氏电桥RC振荡器决定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图 文氏电桥RC振荡器电路图

  文氏电桥RC振荡器的优点是,在同一频段内比LC振荡器的频率范围宽,其频率变化比值(以频率与频率之比表示)可达10:1,而LC振荡器只有3:1左右;振荡波形是正弦波,失真小;频率稳定性高,在所有工作频率范围内,振幅几乎等于常数。低频信号发生器中多采用这种电路。

  (2)放大器 放大器一般是由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及输出匹配电路组成。电压放大器主要用于阻抗变换。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是有足够的输出功率、信号不失真、频率特性好、非线性失真小和输出阻抗低。

  晶体三极管电路的过载能力差,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又经常会发生短路,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超出极便很容易烧毁。为使低频信号发生器能安全、可靠地工作,设置保护电路是非常必要的。

  (3)输出衰减器 输出衰减器的作用是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常采用步进调节或连续调节。

  (4)指示电压表 电压表用来指示信号源输出电压的高低。电压表可作内测量和外测量用。内测量时,电压表直接接到电压输出端钮上;外测量时,将输出衰减器输入端接到电压表输入端上。内测量和外测量一般是通过开关来变换的。

  欢迎转载,信息来源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上一篇:直流电位差计的特性
下一篇:直流电位差计的测量电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