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对哪种信息源,或是用哪类机器来处理信息,工程师和科学家已经习惯于试图将信号变成一组参数,以便从数学上对其进行研究、操纵、联合、剖析或存档。这种执著随数字计算机的出现得以更彻底地实施。人类与机器的这种融合导致的结果之一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发展,即数字信号处理,或简称为DSP。一些学者将DSP的起源追溯到古代数学家发明的迭代计算算法,但是以此作为DSP的发展标志忽略了重要的“D”字。从某种角度说,DSP应该包含对数字技术的运用。
DSP的基础是20世纪中叶提出的的采样定理。一些人将这个突破归功于ClaudeShannon(1949),另一些人则认为是Harry Nyquist(1928)。尽管他们的工作为DSP提供了方向和动机,他们也同样缺失重要的“D”字。Cooley和Tukey于1965年提出了现在称为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算法。FFT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突破,它对传统von Neumann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强处和弱点有清晰的认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设计了一种巧妙而有效的计算机算法来计算傅里叶变换。有些人认为FFT是DSP的真正推动者,不过直到DSP微处理器的成功发明,DSP才真正成为一门特定技术的科学。从代DSP微处理器出现(Intel2920,1979)开始,在Moore定律的驱动下,DSP已经同时出现在工业和学术研究领域。在工程师、科学家和工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有丰富的DSP资源可供人们使用,使得他们可以设计出且具革命性的产品。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