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烽火通信的下一代传输网解决方案

时间:2007-09-24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宽带业务应用市场迅猛增长,使得通信网呈现IP化、宽带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整个电信网的基础,传输网为所有的电信业务提供公共传输平台,必须对业务转型提供支持,传送网的转型也是必然的和刻不容缓的。

  超高速率更大容量

  传输网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业务网提供高速率、大容量的传输通道。当前国内各大运营商干线网普遍采用80/160波,单波速率2.5Gbit/s或10Gbit/s的DWDM系统,数据业务对带宽需求的提升,迫使干线层WDM系统进行大量扩容。部署下一代传输网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网络容量。

  对下一代传输网而言,在干线网及城域网部署40Gbit/s系统成为必然的选择。40Gbit/s系统有效地降低每比特的传输成本,在大量应用时,其成本预计将会降到同等传输容量的10Gbit/s系统的一半以下。由于提高了光通信的传输速率,集成度提高,设备体积可以降到同等传输容量 10Gbit/s系统的一半或更小,功耗更低、维护更容易。40Gbit/s系统的推广将大大降低运营商的CAPEX/OPEX。

  另一方面,数据业务的宽带化发展要求网络能够处理更大颗粒的业务,10GE和40GE的高速以太网已经开始应用,承载在现有的10Gbit/s系统中会比较困难,如果承载在40Gbit/s系统中就会很容易实现。

  烽火通信掌握了40Gbit/s速率单波及多波传输的技术,如40GOTU技术、传输码型和调制/解调技术、色散管理、动态PMD补偿、大容量合分波技术、C波段和L波段分组放大技术、前向纠错技术(FEC/EFEC/SFEC)、改善系统功率预算和OSNR限制、自动增益均衡及功率补偿等,是业界惟一可提供全方位40Gbit/s速率传输方案的设备制造商。早在2005年,烽火通信结合先进的40Gbit/s系统和DWDM技术,开通了世界上条80×40Gbit/sDWDM工程—中国电信“上海-杭州”国家干线,实现了单对光纤传输的容量—3.2Tbit/s。

  智能控制平滑演进

  数据业务的宽带化发展使网络中大颗粒宽带业务大量涌现,如GE/10GE/40GE以太网、2.5G/10G/40GPOS接口等,而传统的IP网络技术更适合于小颗粒业务处理,迫切需要传输网对这些大颗粒业务进行高效的传输、灵活的调度和完善的管理。

  ASON技术的出现使对传输网的智能控制成为了可能。GMPLS和大量的路由协议及信令技术的应用,使它具有智能决策和动态调节能力,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动态分配光通道。传统意义上,复杂而耗时的设备操作现在可以通过控制平面自动实现,不仅减小了业务开通和设备维护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还提升了业务承载的灵活性。但ASON技术仅实现了电路业务的智能化,而OTN技术将真正实现基于波长业务和电路业务的全网智能化。OTN针对大颗粒业务的多波长传送,集成了SDH、ASON 和WDM的优点,在电层和光层对波长及子波长进行交叉调度、对业务进行异步映射和复用,并实现保护、恢复。G.709中提供了丰富的开销,使得OTN具有强大的管理能力。在OTN网络中增加智能ASON/GMPLS控制平面后,构成了基于OTN的ASON网络。它与基于SDH的ASON网络采用同一控制平面,可实现端到端、多层次的智能光网络,能提供不同等级的QoS保证,可以在MESH网络中有效降低保护成本。

  目前OTN还处在规模应用的初级阶段,OTN设备在支持ASON/GMPLS控制平面、大容量交叉以及多厂商互联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尽管ASON网络未来必将平滑演进至OTN网络,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部署下一代传输网时,ASON仍然是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恰当的技术。当前紧要的工作主要是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引入ASON控制平面,提升网络智能化程度。

  烽火通信顺利完成国家863课题“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研制与系统实验”后,迅速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出了FonsWeaver系列ASON设备。该系列设备交叉容量支持 1280Gbit/s,光口速率支持40Gbit/s。随后FonsWeaver系列设备大规模进入了广东、浙江、湖北、河北、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山东、湖南等全国各地的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也获得高度认可,显示出良好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前景。

  同时,烽火通信DWDM系统还可提供成熟的ROADM应用模块,所有波长均支持G.709的OTN接口标准,为未来平滑演进到OTN网提供坚实的基础。

  全数据接入ALL IP

  在IP化大趋势下,ALLIP指明了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意味着将来的各种业务信号会普遍采用IP的信号格式。需要明确的是,ALLIP并不是要求IP包不经过任何其他传输格式的封装,而是更倾向于表示终用户体验到的业务以一种IP的方式来提供。建立统一的面向ALL-IP架构传输网,对传输网而言,业务接口从先前的2Mbit/s、155Mbit/s业务接口演化到目前的FE、GE、10GE等接口。

  MSTP采用GFP/LAPS/PPP+Vcat+LCAS技术能有效处理小颗粒的数据业务。对于大颗粒的Ethernet和Fiberchannel类业务, MSTP基于VC4的业务适配导致效率较低,成本方面也没有优势。随着GE、10GE等大颗粒业务的增多,分组传输网络(PTN)将取代城域网中的MSTP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要技术。

  PTN定位于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主要用于多业务的环境,具备TDM/ATMoverPacket 的业务接入、汇聚和传送能力及以太网的低成本和统计复用的特点,支持时钟同步、支持类似SDH的保护、支持以太网端到端的性能监控和管理维护。从国内通信业的发展格局来看,TDM和IP接口传送需求还将长期存在,采用MSTP到PTN的演进是一种成本低、风险小的下一代传输网部署模式。

  烽火通信Citrans/IBAS系列MSTP设备已大规模应用于国内市场,需要处理以太网和TDM的共同传输时,MST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及成本上的优势。在全数据接入—ALLIP的进程中,由于2Mbit/s和其他TDM专线等低速接口短期内不会消失,因此MSTP仍然是下一代传输网的组成部分之一,只不过在业务信号格式从TDM转向IP信号的大趋势推动下,MSTP自身也必将经历一个TDM处理能力缓慢发展、Packet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过程。

  此外,烽火通信WDM系统采用IP over WDM方式,也可直接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如2.5Gbit/sPOS、10Gbit/sPOS、10GE等,能满足各种IP业务接口类型的传输需求

 小结

  在业务的ALLIP趋势下,建设一个灵活、高效、扩展性好、安全性高、可管理、可运营的传输网,既是基础传输网发展的新机遇,又是新挑战。烽火通信切合用户实际需求,顺应未来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与现网设备的兼容性,保护用户现有投资,从光网络的各个层面提出了部署下一代传输网的方式,对当前及未来的业务均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扩展性及性价比。



  
上一篇:基于WiMAX技术介绍及其解决方案
下一篇:论DDX技术的全数字功放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