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前景广阔 控制软件成发展瓶颈

时间:2007-0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家庭市场逐渐显露商机。虽然数字家庭市场要真正成熟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数字家庭的控制软件能得到快速发展的话,数字家庭无疑会更快进入千家万户。

数字家庭这几年来逐渐在消费电子领域升温。大家现在对于数字家庭的定义是基于数字家庭的几个基本特征,即由家庭中的电子产品组成的互联、互操作的网络系统。随着各方面技术的成熟,数字家庭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数字家庭前景广阔

数字家庭事实上就是基于宽带的应用,家庭内的个人电脑、打印机、组合音响、电视、手机、PDA、数字投影仪等设备在宽带传输环境下都可以通过数字家庭实现“互联互通”。数字家庭的涉及面很广:是家庭网络,即带宽的共享。第二是多媒体和娱乐资源在家庭范围内的共享。第三,家庭电子设备自动化控制的共享。这些个性化、时尚化的家庭信息服务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信息的渴求,又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娱乐的乐趣。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8年,44%的美国上网家庭将用上家庭网络,3700万美国家庭将实现网络化。另据韩国信息通信部发布的“数字家庭计划”草案预计,到2007年底,韩国将有1000万户家庭全面引入数字化生活方式,70%的韩国家庭可以收看双向数字电视,并对家用电器进行远距离操作。因此,未来数字家庭市场需求巨大。比尔•盖茨在今年年初的CES2007主题演讲中明确指出,在微软推出新一代的“Vista”操作系统和平板电视日益普及的双重效应之下,数字家庭已成为发展的主流。

控制软件成瓶颈

虽然说数字家庭的市场前景广阔,而PC、家电和网络三股力量也都试图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宰。但是,现在多年过去了,被大家看好的数字家庭的梦想也并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滚滚而来的真金白银。从各大厂商的表现以及中国数字家庭市场的现状来看,数字家庭在近期内很难得到推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字家庭控制软件研发滞后,严重阻碍了数字家庭的进程,这已成为数字家庭领域各方关注的问题。

数字家庭中的设备主要是PC、网络、家电三大部分。PC厂商主要提供PC和打印机,而网络厂商主要是进行用户端接入,提供网关、路由器、IP电话和IPTV等产品。从现阶段看,PC、网络这两类产品的互联互通已经做得非常好,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控制软件将PC、网络和家中其他的家电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早在2006年初,英特尔和AMD几乎同时分别推出用于数字家庭的“欢跃”平台和Live平台。2006年1月,英特尔发布两款面向新一代家用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新平台——“欢跃”平台Viiv和迅驰双核移动计算平台Napa。2006年1月,AMD发布Live新品牌。AMD的Live平台计划以AMD处理器为,结合其他品牌的芯片组,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家电以及通信终端连接起来。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除了英特尔在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 2007峰会上继续宣传和展示其数字家庭解决方案之外,其他厂家特别是AMD在数字家庭市场似乎没有了动静。

TI亚洲区科技副总裁尹建维认为,英特尔和AMD推出的技术和平台都是数字家庭中重要的部分,但是必须有数字家庭控制软件才能发挥其作用,TI的平台也同样需要此类控制软件。TI倡导的分布式数字家庭环境中目前为缺乏的就是数字家庭控制软件。这种软件能够自动检测和识别加入到家庭网络中的每个终端,能够读取新接入设备的内容,能够在任意设备间传输内容并支持家庭设备的集成IP地址,便于安装和维护。

厂商已经开始行动

目前的数字家庭产品设置复杂,很多消费者无法自行完成安装。安装后又面临使用上的困难。可以说,缺少易用性的数字家庭产品还不是家电产品,它们更接近于PC、通信系列的产品,对于数字家庭中的各种硬件设备来说,相匹配的控制软件对产品功能的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数字家庭控制软件未能得到发展,就不能实现“无缝”连接,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所有相关设备的互操作就只能成为空谈。

作为软件业的佼佼者,微软公司针对现在数字家庭软件上的缺点,推出Media Center Edition操作系统,它采用分类式的项目菜单,将多种功能罗列其上,并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遥控系统实现较远距离的无键盘、无鼠标操作。这种简单易用、符合数字家庭设备操作概念的特点使它得到了厂商的一致认可和欢迎,从而也让数字家庭的硬件设备有了的操作平台,各类功能得到了全面实现。

毫无疑问,数字家庭市场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虽然数字家庭市场要真正成熟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数字家庭的控制软件能得到快速发展的话,数字家庭无疑会更快进入千家万户。


  
上一篇:数字家庭的血脉 家居布线设计有讲究
下一篇:ADI面向高数据率调制/解调器的宽带、高线性度解调器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