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所示电路的输出电流在1.2~1.5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几乎是恒定的,并对
晶体管的增益变化不敏感。晶体管Q
1和Q
2组成一个非稳态触发器。R
1和C确定Q
2的导通时间。在Q
2导通期间,Q
1截止,Q
1的基极电压和电感器L中的电流逐渐升高。当Q
1的基极电压达到大约0.6V时,Q
1导通,而Q
2截止。这种转换在电感器L中引起"逆转"动作。电感器两端的电压极
性相反,存储在电感器中的能量以下降的脉冲电流形式传送给LED。在逆转期间,LED两端的电压几乎是恒定的。
黄色LED的电压和白色LED的电压分别约为1.9V和3.5V。当流过LED的电流降低到零时,Q
2集电极电压急剧下降,这一电路条件触发下一个周期。作为合理近似,假定Q
2的饱和电压接近0V,且LED的正向电压VD恒定不变,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流过LED的平均直流电流:
![公式](https://www.dzsc.com/data/uploadfile/20076313728654.jpg)
乍一看,I
AVE与V
IN的关系极大。但是,仔细研究对数项后发现,只要适当选择VB,对数项就是V
IN的锐降函数。因此,对数项可以完全补偿公式中的V
IN2项。这种补偿正是
二极管D1与Q
1基极串联的目的所在。该电路可驱动高亮度的黄色LED或白色LED。表1示出了为这两种颜色LE D选用的合适元件。表1还示出了在V
IN=1.35V时的某些测量结果。因为在逆转期间白色LED两端的电压从3.9V下降到3.1V,所以
电容器C会从基极可得到的电流总量中吸收电流。这种吸收作用也许会在电感器L中的电流降低到零之前重新触发电路。增加R
3和 D
2可解决这个问题。在逆转期间,流过R
3的电流可
补偿电容器C吸收的电流。
![在VIN](https://www.dzsc.com/data/uploadfile/20076313729136.jpg)
图1 这一电路可为白色LED或黄色LED提供实际上恒定的发光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