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溶胶-凝胶方法,以醋酸锶、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酰丙酮为螯合剂,乙二醇甲醚为溶剂,乙酸为助溶剂和催化剂制备溶胶,用旋涂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典型钙钛矿型结构的SrTiO 3纳米薄膜。用XRD、AFM、SEM和椭圆偏光仪等手段分析了薄膜的性能,结果显示薄膜的表面均匀、无裂纹、厚度20-30nm,折射率1.75-1.85,晶粒度35-60nm,表面平均粗糙度RMS为3.4-3.8nm,晶粒形貌呈类圆锥形态。 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现代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器件的开发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钛酸锶(SrTiO 3)薄膜材料作为一种可替代SiO2而在下一代CMOS集成电路中使用的高 k介质栅极材料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1999年Motorola实验室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SrTiO 3薄膜的方法研制出了世界上薄的晶体管。2001年它又利用外延生长的SrTiO3薄膜作应变缓冲层,取得了在300mm硅衬底上外延生长高质量GaAs薄膜材料的重大突破,并用此材料研制出了实用化的手机用功率放大器(PAs),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1],对SrTiO3薄膜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一个很活跃的领域。 SrTiO3是一种典型的ABO 3钙钛矿型化合物,其晶格常数a0 为0.3905nm,室温介电常数K为300,禁带宽度为3.4eV,具有低介电损耗和高化学稳定性,满足化学计量比的非掺杂SrTiO3晶体是绝缘体。在PTC热敏电阻、加热元件、晶界层陶瓷电容器、微波及消磁元器件等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2]。由于在Si(001)衬底上外延生长SrTiO3薄膜的晶格在沿Si[001]轴自旋转45°后与Si(001)晶面的失配度仅有1.7%,使SrTiO3纳米薄膜成为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高温超导氧化物薄膜、GaAs等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优良过渡层材料,在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新型器件的开发中展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1]。 目前SrTiO3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有:脉冲激光沉积法(PLD)[3]、分子束外延法(MBE) [4]、化学汽相沉积法(CVD)[5]、溶胶-凝胶法 [6-9]和磁控溅射法[10]等。其中,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制备薄膜过程简单、均匀性好、易于控制薄膜组分、不需要极端条件和复杂设备、成膜面积大、生产成本低、可与常规微电子技术相兼容等优点而倍受科学工作者的青睐。溶胶-凝胶技术在开发新型纳米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微电子器件材料用SrTiO3纳米晶薄膜为研究目标,介绍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在Si(001)衬底上制备SrTiO3纳米薄膜的初步研究结果。 2 实验 实验以乙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先驱物,乙二醇甲醚为主溶剂,醋酸为辅助溶剂和催化剂,乙酰丙酮为螯合剂的半醇盐方法来配制SrTiO 3溶胶。所用试剂都是市购的分析纯试剂,SrTiO 3溶胶的设计浓度是0.15 - 0.20M,乙酸锶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是1:1,钛酸四丁酯和乙酰丙酮的摩尔比是1 :1.0-1.2,醋酸和乙二醇甲醚的体积比约1:3至2: 3,所 用上述SrTiO3溶胶在n型低阻Si(100)衬底上进行了薄膜制备实验。制膜前硅衬底用浓硫酸、氨水、双氧水、盐酸、氢氟酸 等试剂进行了表面清洗处理。将清洗吹干后的Si衬底浸入溶胶中十几秒钟后用旋涂法制备湿膜样品,转速为3000 rpm,甩胶30 - 40s。湿膜样品在开放洁净环境中于150℃ / 30min烘干后可再次重复制膜,或直接在大气氛下以5 - 10 ℃ / min的速率升温于管式炉中600 - 800℃下保温1h进行晶化处理和随炉自然冷却,由此得到了镜面光亮、无色透明的SrTiO 3纳米薄膜样品。 用D/max-RB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Nanoscope IIIa型原子力显微镜、JSM-6301F型扫描电镜、L116B型自动椭偏仪等测量手段对SrTiO 3纳米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薄膜折射率等材料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先驱体溶胶制备工艺 在配制B液时,乙酰丙酮(螯合剂)与钛酸四丁酯也可形成低聚体的配位化合物,起到抑制其水解和提高溶胶稳定性的作用。因乙酰丙酮的配位化合物不容易分解,其加入量宜控制在钛酸四丁酯与乙酰丙酮的摩尔比为1 :1.0 - 1.2,并加入约1/3总量的乙二醇甲醚使它们充分混合均匀。将上述按一定比例配制的A、B溶液相互混合,在60℃水浴加热下用磁力搅拌30min以上,在醋酸不过量条件下得到一种pH=5-6的橙黄色半浑浊液,用滴管再次滴加少量醋酸后就得到了橙黄色透明的均匀溶胶。该溶胶的浓度为0.15-0.20M,pH=5-6,黏度适中,在Si(100)衬底上用旋涂法可制备出表面均匀、致密、无裂纹的湿膜样品,再经150℃低温干燥和600 - 800℃高温晶化处理后就获得了高质量的SrTiO3 纳米薄膜样品。 另外,实验还发现在上述橙黄色浑浊液中滴加少量的浓硝酸或去离子水也可获得透明的均匀溶胶,但用这两种溶胶在Si(100)衬底上制备湿膜样品的表面很不均匀,常出现严重的裂纹和类橘子皮形貌,高温晶化处理后样品表面的质量也极差。 3.2 薄膜XRD分析 式中,λ为Cu Ka1射线的波长0.15406 nm;b是指定衍射峰的半高宽(弧度);q是指定衍射峰对应的Bragg衍射角(单位:°);d为样品的平均晶粒度(nm)。以本样品(110)峰的参数计算其平均晶粒度约为35.4 nm,这个数值与AFM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3.3 薄膜形貌分析 采用Nanoscope IIIa型原子力显微镜的接触模式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同一组样品的AFM照片。图4(a)是700℃下晶化处理样品的典型表面形貌,在600-750℃温度范围处理的 SrTiO3纳米薄膜样品都具有与之相似的表面形貌。单个晶粒的形态为类圆锥状,分布比较均匀,晶粒度为35-60 nm,表面平均粗糙度RMS(2mm×2mm区域)为3.4-3.8 nm。这种表面形貌与大失配异质外延体系中Stranski-Krastanow (S-K)生长模式下异质外延薄膜的形貌特征十分类似。上述形貌特征和参数值在750℃以下与SrTiO3纳米薄膜样品的晶化处理温度关系不大。 800℃下SrTiO3 纳米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与上述样品相比其表面形貌已有明显的变化。除了SrTiO3晶粒以外,还有明显的熔融状非晶态成分,这可能是它的XRD谱图中出现其它衍射峰的部分原因。此样品的晶粒度变化不大,表面平均粗糙度RMS(2mm×2mm)仅为1.7-1.9 nm,但在800℃下晶化处理的其它样品的表面形貌也有较大波动。个别样品的晶粒度可达120-200nm,RMS 为11.4nm以上(与溶胶成分关系密切)。 4 结 论 采用乙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为先驱物的半醇盐溶胶-凝胶工艺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典型钙钛矿结构的SrTiO 3纳米薄膜样品。分析结果显示薄膜的表面均匀、无裂纹、厚度20-30 nm,折射率1.75 - 1.85,晶粒度35-60 nm,表面平均粗 糙度RMS为3.4-3.8 nm,晶粒形貌呈类圆锥形态。在此溶胶组成下SrTiO3 纳米薄膜样品的较好晶化处理温度在600-750℃之间。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