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硅直接键合机制

时间:2007-04-29

对于抛光的硅片的表面,一般存在10~60Å的本征氧化层,并且在亲水活化处理的过程中,表面也会由于强氧化剂的作用生成一层本征氧化层,所以抛光硅片与氧化硅片的键合过程基本相似。硅-硅直接键合的机理目前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8],整个键合机理可用三个或四个阶段的键合过程进行描述,这里用四个键合阶段对键合机理进行描述:

阶段,从室温到200,两硅片表面吸附OH团,在相互接触区产生H键,随着温度的升高,OH团因得到热能而增大迁移率,表面H键形成的几率也随着增大,因而键合的硅片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硅片表面产生弹性变形,键合面积增加,键合强度也增加。

第二阶段,200~500,形成H键的两个硅片的硅醇键(Si-OH)之间发生聚合反应,产生水和硅氧(Si-O)键,即:

Si-OH + HO-Si →Si-O-Si + H2O 2.1

由于硅氧(Si-O)键结合远比H键牢固,所以键合强度迅速增加。到达400左右,聚合反应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500~800,聚合反应产生的水向SiO2中不显著,而OH-可破坏桥接氧原子的一个键使其转变为非桥接氧原子,即

Si-O-Si + HOH = 2Si-O- + 2H+ 2.2

第四阶段,温度大于800,水向SiO2中扩散变得显著,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指数增大,键合界面的空洞和间隙处的水分子可在高温下扩散进入四周SiO2中,从而产生局部的真空,这样的硅片发生塑性变形使空洞消除。在高温下,由于SiO2粘度降低,使SiO2产生粘滞流动,所以消除了键合界面的微间隙。温度超过1000后,邻近原子间的相互反应产生了共价键,使键合完成。



  
上一篇:抛光硅片的表面起伏
下一篇:硅-硅直接键合工艺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