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呢?做報告應該是其基本的一項指標,以下為我的一些嘮叨了。
報告架構分析
一、前言:
(1)一般製造中心工程師以上同仁除固定時間之報告外,常見的報告為:設備評估報告,新、舊原物料評估報告,製程改善報告…等。因此具備以上常用報告的能力,是工程師以上同仁不可或缺工作。
(2)以下就一般常用製程改善報告的架構做一簡單分析,提供給工程師以上同仁作一參考。
二、製程改善報告架構:
(1)改善報告主題的選定:
*近1~3個月持續報廢前3名的項目(此前三名必須佔報廢70%以上)
*-近1~3個月持續不良前3名的項目(此前三名必須佔不良70%以上)
*近1週內突發的報廢或不良項目。
*上級交辦必須改善的項目。
(2)現狀分析:
*報廢或不良項目之現象為何?(分析前幾名不良現象,必須佔報廢或不良70%以上)。
*這此現象造成的原因為何?(分析前幾名不良原因,必須佔不良現象70%以上)。
*分析不良料號以前是否有發生相同的不良項目。
*目前報廢或不良項目的比率為何?
*分析不良料號作業時間、班別、人員或製程條件各記錄是否有異常?
*分析造成原因可能為:人、設備/環境、原物料、製程條件、設計。
(3)改善對策:
*若分析明顯為人為、設備/環境異常,則提管理改善對策。
*若分析明顯為製程條件或原物料,則必須透過實驗來改善。
*若分析為設計問題,則提更改設計對策。
(4)實驗進行:
*特性要因圖
a.根據目前發生的現象,可能形成原因分析。
b.圈選可以做實驗的因子(何者為固定的因子)。
*實驗的配置:
a.將各圈選的因子配於水準(因子3~5個,水準2個)
b.
X Y
A A1 A2
B B1 B2
C C1 C2
c. X:表各因子目前生產水準
Y:表各因子預估生產水準
*實驗計劃:
a.預估選何料號、數量多少、由何人追蹤。
b.量測方法為何?抽檢或全檢比例為何?由何人檢查
c.實驗板由何製程追蹤至何製程?何處為檢驗點?
d.實驗者自行設計一表格做完整的追蹤。
*實驗結果分析:
a.初步結果分析
b.改善多少不良率?
*小結論:是否必須做第二階段實驗?
(5)實驗結論
(6)待辦事項
(7)實驗再現性:即大批量生產追蹤,確定是否已改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