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系统结构图
根据系统设计指标及现场测试的需要,本系统采用串并行结构(见),同时考虑到远程传输和数据处理的需要,本采集卡利用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口并配以相应接口可直接挂接到系统总线上以实现与上位机的实时通讯。
1.2 系统基本原理
与通常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该系统中引入了锁相环技术以实现三路信号的同步采集和采集速率的自动调节;另通过多路开关的有机组合在实现三路分时转换的同时也实现了双极性A/D转换器量程的自动转换,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1.2.1 锁相环技术
锁相环技术也称自动相位控制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现已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测控等领域,其结构组成见,主要由相位比较器(PD亦称鉴相器),低通滤波器(LPF),压控振荡器(VCO)组成。
其基本原理如下:PD将Vi(t)与Vo(t)的相位进行比较,产生一个与二者相位差成正比的误差电压VΦ(t),VΦ(t)再经由LPF滤波(滤除高频分量),得到控制电压Vd(t),并加到VCO的控制端使VCO振荡器输出频率f2向f1靠拢,直至Δf=0,即f2=f1,从而实现Vi(t)、Vo(t)两信号的频率相同而相位差保持恒定(同步),即实现频率自动跟踪和相位锁定。
1.2.2 集成锁相环CD4046CD4046
锁相环技术尽管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组成锁相环的是一些分离元件,因此使其成本高且性能低;同时由于其它一些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其大范围的应用(早期主要应用于电视接收机的行扫描电路和供色度信号解调的副载波振荡电路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制作低成本、高性能集成锁相环电路/芯片得以实现。现在,锁相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等领域。作为目前国内外代表性也是常见的集成锁相环芯片CD4046CD4046,由于其集成度高、性价比高、多功能、易组合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使用,其管角排列及逻辑图见。
从可知:VCO的输出可以经由一除法器进行N分频后,再送至相位比较器Ⅰ,并进而与VI进行相位比较,使f2′=f1,二者的相位差恒定,从而实现锁相。由于f2′=f2/N=f1,可推得:f2=Nf1,由此表明:尽管从局部看使用除法器完成的是分频,但就锁相环整体而言却是实现N倍频。本文作者正是利用CD4046CD4046的这一特性并配以三片可编程计数器芯片MC14522 MC14522构成120倍频器(见),从而实现三路信号在一个周波内完成120点同步采集。
2 系统设计
2.1 硬件设计
结合上述所示的系统硬件结构组成框图及测试性能要求,本系统选用当前较为流行的集成度较高的嵌入式8位单片机87C196NT8C196NT作为主控器(并扩展了一片EPROM-2764),A/D转换器采用性价比较高且内含由三态缓冲器和锁存器的12位AD1674AD1674集成芯片通过三片采样/保持器新片LF398以及多路转换开关CD4051CD4051和CD4052CD4052的有机组合实现三路信号的同步采集以及AD1674AD1674分时转换和量程的自动改变120倍频器由CD4046CD4046集成锁相环芯片和整型放大器4069及三片可编程计数器MC1452MC14522组成;另外在通讯接口的设计上选用了当前较为流行的CAN串行通信接口。其硬件接线结构图见。
2.2 120分频器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三路共120点采集),本系统选用了锁相环芯片CD4046和三片可编程计数器芯片(MC14522MC14522),其中三片MC14522MC14522按所示接线图连接。图中个位所示计数器芯片的输入端(CP端)接从第三路取样后经4069放大器放大、滤波、整形后的输出信号而其输出接4046的PHI1端。总的分频系数N=100N1+10N2+N3,因此,只需给三片计数器置以相应的计数值便可实现相应的分频系数。本系统要求N=120,根据接线图可以分别向百位/十位/个位置计数值1、2、0(即通过单片机向其数据输入端送二进制0001、0010、0000)便可实现120倍的分频,而对于整个锁相环来说则实现了120倍频。
2.3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部分主要是系统主程序、采集子程序、通讯子程序和数字滤波子程序等设计,其中采集子程序作为中断子程序存在;数字滤波采用递推中值算法;所有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
数据采集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技术,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起着“基础性和导向”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力推动数据采集技术发展和大范围应用的同时,也对实现数据采集技术的载体——数据采集子系统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使其进一步朝着微型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为此,结合电力系统参数测试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作者在设计“三路快速、高同步采集卡”过程中,围绕以提高系统性能的目标从系统结构和采集技术两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经过测试表明:该“智能采集卡”性能稳定可靠,并具有较好的柔性和智能性,较好地满足了设计指标和测试的要求。
[1]. CD4046 datasheet https://www.dzsc.com/datasheet/CD4046_1865288.html.
[2]. AD1674 datasheet https://www.dzsc.com/datasheet/AD1674_121105.html.
[3]. CD4051 datasheet https://www.dzsc.com/datasheet/CD4051_1865305.html.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