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强北赛格广场,宛如置身于数码森林,密密麻麻的数据线叠放在柜台上,元器件整体陈列在玻璃柜台中,买家穿梭在各个商户之间,一笔笔生意就诞生在这样的场景之中。
经过35年的发展,深圳无数经销商、贸易商通过售卖元器件致富,也助力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崛起。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为全国五分之一,2022年,深圳上榜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的企业占到全国五分之一;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港)、深圳华强营收规模位列国内分销商前三。
已过而立之年的华强北,下一步走向何方?
(如果说,深圳的华强北等地是自发型元器件交易集散地,还是“场外”交易的范畴。那么,近期揭牌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简称:交易中心)则将帮助深圳电子元器件交易走向标准化、数字化的“场内”交易转变。
工商资料显示,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1.28亿元,于2022年月30日成立,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由13家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以国资为主导、多种类型共同建设的格局。其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深投控)、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电)为三大主要出资人,三家总出资额达71.43%。
据介绍,该交易中心未来将承担引进国际电子元器件公司和上下游企业、优化供应链建设、集中采购等多项职能,面向市场化、平台化发展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万亿级平台企业。
近期举行的深圳两会上,交易中心也得到与会代表和委员的关注,有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要实现交易中心高质量发展,深圳必须抢抓时间窗口,进一步创新产业支持政策,加速配套政策落地实施。
据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已正式运营,交易额超40亿元。
元器件交易向数字化、标准化转型
深圳电子元器件贸易起源于华强北这个占地面积仅有1.4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这里素来有着“中国电子一街”的美誉,也是业界首屈一指的电子元器件对外窗口。
“华强北打一个喷嚏,可以让全国电子产品市场感冒。”这句话流传在华强北,说明了他的辉煌。
35年来,华强北从原先的工业区到电子交易市场,再到高新技术孵化区的转变,这里走出了大族激光、同洲电子、绿联科技、腾讯控股等一大批上市公司。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家也不再依赖华强北的三尺柜台.
今年2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华强北,华强北的一些店面大多只留一到两人,一家门店经销商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表示,“加一下我微信,你需要哪种芯片,把型号发给我,我让人找找看有没有现货。”
“真正的交易都藏在华强北的写字楼里。”上述人士补充道。事实上,近年来一大批经销商转移到线上交易平台,特别是疫情期间加速了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