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导体产业:这个世界会更好吗?

发布时间:2022/10/27 17:17:39

回顾2021年的半导体市场,用“不凡”来形容已不足以。一位在半导体领域从业20多年的产业人士用的词是“罕见”,他说:“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挑战、缺芯、涨价,以及仍在酝酿中的新一轮涨价潮,都在挑战着半导体产业本已失衡的供求体系。”而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既有问题的发酵,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下游需求的疲软表现,这种悲观情绪正弥漫在他和他的同事们之间。

 

当下,“缺芯”已成既定事实,原材料告罄和工厂停工的消息时不时传来。面临的供应链难题并不只是半导体领域的孤立问题,而是体现在全世界范围多个行业的多个环节之中。极端事件造成的停工停产、疫情冲击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性原材料短缺等,反过来又加剧了成本的上升,对下游带来沉重打击。临近年末,每个人都在关心:“芯”事何时了?2022年会好吗?


不确定!不确定!

 

去年Q4开始,多品牌电子元器件及产业链企业开启涨价模式:晶圆涨、封测涨、材料涨、芯片涨。时隔一年多,上述涨价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态势延续。

 

据富邦数据,今年晶圆代工领域,晶圆平均售价较去年上涨约10%。晶圆涨价无可厚非,但在以往的历史周期中,平均售价的涨幅主要来自于制程升级,同时部分会被传统制程折扣抵消。而此次周期中,传统制程晶圆平均售价上涨,这是罕见的现象。

 

在成熟制程产能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二三线代工厂涨价猛于龙头。近日,联电继今年四轮涨价后,打响了“跨年涨”枪。它将启动新一波长约涨价措施,主要针对营收占比高达三成以上的三大美系客户,涨幅约8%至12%不等,2022年元月起生效。

 

整个晶圆代工产业,根据Gartner研究,近两年晶圆资本支出大幅提升,但是每投资6美元中,用于生产成熟制程的部分却低于1美元,使得晶圆代工成熟制程产能供不应求。在享有卖方市场优势下,继联电之后,其他二三线代工厂会不会持续涨价?

 

此外,的半导体库存天数(DOI)也在递增中,它被视作整体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指标之一。在以往的发展周期中,往往在需求不振之际,某些元器件会出现库存上升,但相伴而来的就是营收和利润下降。

 

在21Q3,包括整体半导体、Fabless和IDM公司的库存水位都在全面上升:整体半导体库存天数从 90.8 天上升到 96 天;Fabless和IDM公司趋势相同,Fabless 公司库存天数从 81天增加到84天,而IDM公司库存天数从98天骤增到106天。将目前的库存天数与先前的周期比较,富邦认为,目前还处在库存预先准备阶段,且尚未看到任何库存修正迹象,这将是明年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不过,如果出现下游需求回升势头强于预期的可能,那么,拥有过多库存的厂商有望化被动为优势,在调整的早期阶段比库存过低的厂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正如开头提及:需求疲软在加剧产业的不确定性。


面对不确定未来的“解忧丹”?

 

一方面担心库存过剩,另一方面是产能的持续扩张。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芯片制造商在2021年将产量提高至历史空前水平。2021年8月半导体销售额达到472亿美元,较2020年8月的364亿美元增长了29.7%,所有区域市场和主要产品类别的销售额都在同比增长。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8月,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国内销售额增长了27.6%,同期对海外市场的销售增长了16.7%。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今年10月发布的半导体硅晶圆出货则显示,自20Q4起,硅晶圆已连续四季出货面积年增率都超出10%;2021 全年将近140亿平方英寸,年增率为13.9%。

 

另据SEMI统计,半导体制造商将于2021年底前启动建置19座新的高产能晶圆厂,2022年开工建设另外10 座晶圆厂,共计29座新晶圆厂将陆续进入量产,备货需求可望从 2022 年开始发酵。不过,中长期随着晶圆厂产能开出、出货面积成长率将逐步回归到历史平均值3-5%的年增率。 

 

综合多方数据来看,芯片供应方在开足马力供货,关键供应链的产能也在不断增加,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明年第二季度,可能会是投入转为现实产能的关键节点,也有可能是整体供应情况的一个拐点。

 

国内市场方面,根据财信证券数据,扩产力度亦在激增,2022 年预计进入密集投片期。2021年我国国内8英寸产能新增12万片/月,预计2022年后新增39.1万片/月;2021年,我国国内新增12英寸产能16万片/月,并预计2022年后新增产能100.3万片/月。芯谋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截止20Q4我国8英寸装机量约为117万片,12英寸装机量为103万片。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十四五期间合计建设8英寸产能占过去总装机量的43.68%,合计12英寸产能占过去总装机量的112.91%。从各家公司的产能规划情况来看,2022年后,国内将进入密集投片与量产阶段。 

 

不过,多家半导体企业高管及产业人士,对于明年缺芯能否得到缓解,多数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产能仍会处于波动状态,要在动态中持续观察;另一方面,芯片短缺问题还是要对应各个领域的需求变化来看,手机、PC、汽车等领域目前看来还是较为紧张。


下游需求:乐观VS.疲软?

 

毕马威国际半导体联盟今年10月发布的《半导体行业展望》,显示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该提到,虽然新冠疫情扰乱了不少其他行业,但却成为促进半导体公司增长的催化剂。

 

在对未来增长产品和应用的预测方面,毕马威指出:无线通信(包括5G)和物联网并列成为未来推动半导体收入增长的重要应用。此外,纵使受疫情影响而有所下滑,但汽车应用仍被列为明年收入增长的第三大因素,排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消费电子之前。

 

与应用一致的是,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将是明年增长机会的产品类别;第二的是模拟系统/RF/混合信号,第三的是微处理器,包括GPU/MCU/MPU。

 

富邦对应用需求的调研,预测5G硅元件价值高涨且渗透率在提升,将是下一步的主要动力;PC领域,虽然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需求不像疫情初期旺盛,但认为商用PC比较稳定,同时也看好HPC(高性能计算)和元宇宙崛起等更多AI应用。

 

结合IC Insights近期发布的《The McClean Report》来看,今年头部半导体厂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背后驱动力正是得益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基础设施的完善,其中,AMD、联发科、英伟达、高通位列前四,销售增长率依次为65%、63%、54%、51%。这一增长趋势,也初步论证了行业对于未来的驱动力预测。

 

整体半导体产业在过山车般的轨迹中,日渐明朗了新的发展动力。那么,回到本文开头话题:“需求疲软”又从何说起?

 

“虽然智能化推动半导体需求来源由单一走向多元,但是,PC/手机/服务器等主要行业进入存量替换时代,导致了更低的半导体销售额增速以及更谨慎的资本开支计划”,这是资深产业人士从下游应用中看到的一个隐忧。

 

这一担忧倒也不是杞人忧天。从近20年来半导体下游应用分布来看,2000年时,通信、PC/计算和消费电子占据下游市场的86%,其中仅PC计算就占据47%的销售份额;到2020年,三者合计份额已经下降到76%左右,其中,显著变化来自于PC重要性的下降,其份额减少到32%,而工业与汽车领域的需求逐步攀升,分别占下游需求的12.01%(%2B7%)和11.38% (%2B11.30%)。随着PC/手机在主要购买区域渗透率逐步见顶,其年销量同比增速将逐渐下滑。仅服务器受益于流量与云计算需求的提升,在近五年来保持 5%以下的正增长。

 

“随着半导体主要的下游应用进入存量时代,近二十多来智能化对传统产品的渗透走低,半导体下游分布将会越来越多元化”,这位产业人士表示,“近两年我们看到一些做传统产品的下游客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得非常脆弱,在资金投入上也变得越来越保守。而新的应用需要时间去寻找和建立合作,眼前是一个艰难的时期”。

上一篇:同为芯片企业,裕太微、微源股份将于2022年10月26日科创板上会
下一篇:华为芯片事件消息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