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产品属性
相关推荐
STAN*STAR® 1405 :
*电镀光亮纯锡工艺
STAN*STAR 1405 是光亮镀纯锡工艺,*适用于电子原件电镀。由于
选用*的添加剂体系,在很宽的镀液操作温度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形态均
匀、稳定的镀层,镀层*光亮,可焊性*好,而且*成分很低。
二. 特点
STAN*STAR 1405 * 合 并 * 过 有 关 电 子 工 业 领 域 内 的 测 试 标 准
(MID-STD-202F,208F 测试方法,及 MIL-STD-883C,2003 测试方法)。
三. 所需材料
添加剂名称
STAN*STAR A-300锡浓缩液: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
STAN*STAR 1405添加剂
STAN*STAR 1405补充剂
STAN*STAR C2添加剂
©2003, Enthone Inc
Revised: 2004-04-8
包装规格
30 Kg
30 Kg
25 L
25 L
5 L
含 300 g/L 锡金属,
为甲基磺酸型锡盐
70%(w/w )甲基磺
酸溶液
用于开缸
用于补充
*氧化剂
四. 所需设备
1. 镀槽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2 of 11
聚丙烯槽或衬橡胶的钢槽。
*镀槽或之前用于其它工艺,请按以下方式清洗。
1) 碱洗
普通情况:
磷酸钠(Na3PO4)
氢氧化钠(NaOH)
重油污:
磷酸钠(Na*O4)
氢氧化钠(NaOH)
22.5~52.5 g/L
7.5~22.5 g/L
60 g/L
60 g/L
将以上化学品用水溶解于槽中,*须遵循强碱性化学品的*操
作规程。将溶液升温至 52 ℃,并持续 6 小时。大多数电镀的加
热器都耐碱,可以在此条件下使用。6 小时后,将溶液泵出至槽
底剩下约 2.5 cm 深。用剩下的溶液刷洗槽壁。
2) 冷水冲洗
将*步中的碱溶液彻底冲洗干净。将水注满镀槽,再倒掉,重
复两次后,再冲洗 5 分钟。
3) 酸洗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10%,v/v
在槽中将STAN*STAR A-70酸浓缩液用水混合好,*须遵循强
酸性化学品的*操作规程。加热至 55 ℃,在电镀系统中循环 8
小时。
4) 冷水冲洗
同第 2 步。
5) 去离子水冲洗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3 of 11
*后,用*炭过滤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干净,即可使用。
如暂时不用槽子,*要将镀槽盖好,以免再次污染。
除镀槽外,也*须排除其它污染源,*无污染物带入镀液。阳
*袋、过滤袋和滤芯需在沸水中浸泡 30 分钟,洗去上面的胶料。
新阳*需除脂及碱洗。用离子交换树脂制成的去离子水还需经活
性炭过滤,除去其中的*物。总之,任何与镀液接触的物件均
可能对镀液造成污染,*须进行适当的处理。
2. 冷却
需适当的冷却设备
3. 搅拌
搅拌可使镀层均匀,*工作电流。建议用机械搅拌。因空气搅拌会
导致过量气泡及四价锡的生成,故不能采用。
4. 通风:
需有*合当地*条例的抽风系统。
五. 操作参数
锡(金属)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
*佳
g/L 50 40~55
ml/L 200 150~225
范围
电流密度
搅拌
温度
ASD
℃
范围内
中速
范围内
5.5~32
中速-强烈
14~35
阳*与阴*比率
建议使用纯锡阳*,可溶性阳*需使用阳*袋。
≧ 1:1
六. 开缸
1. 化学成份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4 of 11
开缸
STAN*STAR A-300 锡浓缩液
STAN*STAR A-70 酸浓缩液
STAN*STAR 1405添加剂
STAN*STAR 添加剂C2
2. 开缸步骤
167 ml/L
200 ml/L
70 ml/L
10 ml/L
以下步骤适宜于实验室操作。配制 1 升镀液:
a) 加 300 ml 去离子水于干净的槽中;
b) 边搅拌,边加入 200 mlSTAN*STAR A-70酸浓缩液;
c) 加入 167 ml STAN*STAR A-300锡浓缩液;
d) 加入 70 mlSTAN*STAR 1405添加剂;
e) 加入 10 mlSTAN*STAR C2添加剂;
f) 加去离子水至*终体积,混合均匀;
g) 分析锡、添加剂和酸浓度,并调至期望值;
h) 在实验室中试镀,按工艺需要(如镀速)、产品要求(如厚度)确
定*佳的溶液成份及操作参数。
七. 工艺优化
以上溶液成份的建议值,不会在任何情形下均能得到*佳性能。可在以下
指引帮助下得到理想的性能。
1. 锡金属浓度
镀液的金属浓度取决于镀速、搅拌和*小带出损耗间的平衡。如因电
流密度过大而使镀层烧“焦”(即有黑灰或黑色的小节瘤,或呈粉末
状),则可在规定范围内降低电流或*锡浓度。加强溶液搅拌和*
温度也有助于*电流密度的上限。
2. 添加剂浓度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5 of 11
添加剂*佳浓度取决于操作条件和产品要求。如操作条件明显*出建
议范围,添加剂含量也需改变,详情请向技术服务人员咨询。
3. 工艺控制
镀层性能的稳定要靠整个工艺来保障。应以说明书中的建议操作范围
为指导。建议定期分析和补加,以*镀液成份(参考分析控制部分)
不*出建议范围。
4. 锡的补充及控制
因带出损耗,需定期检测金属浓度。如金属浓度低于 40 g/L,则需将
其调回 50 g/L。
5. 酸浓度与控制
酸浓度应控制在 150~225 ml/L。
6. 温度控制
建议操作温度为 14~35 ℃。镀液温度高于 35 ℃时,需要冷却。
7. 镀层外观
镀件外观的一致性依赖于以下条件:
a. 稳定的搅拌控制
b. 稳定的温度控制
c. 稳定的电流密度控制
d. 产品的*佳参数的确定(对每一种产品建立一个*佳控制点)
8. 添加剂浓度与控制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6 of 11
STAN*STAR 1405 工艺对添加剂浓度变化有很宽的承受范围。但仍
建议通过分析维持添加剂浓度。如不能经常分析,也应根据 AH 补充,
并定期分析。定期分析能确定添加率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在未
确定添加率之前,建议 STAN*STAR 1405 补充剂的添加率为
150~300 ml/1000 AH,并且,需适量添加STAN*STAR 1405添加
剂 以 补 充 带 出 消 耗 。STAN*STAR C2 添 加 剂 的 添 加 率 为 20
ml/1000AH。
9. 维护
为*在镀液的使用期限内都得到*的镀层,建议遵循以下几
点:
a. *前处理清洗干净,无残余物或杂质带入镀液;
b. 镀 件 进 入 STAN*STAR 1405 电 镀 工 序 前 , 先 用 10%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预浸;
c. 定期检测锡、游离酸和添加剂浓度;
d. 定期检查、并更换阳*;
e. 定期检测温度。
如做到以上几点,镀层仍未达要求,则需进行*炭处理。*炭处
理可在线进行,也可分批处理。
10. 在线*炭处理
在线*炭处理的效果取决于*炭的用量和镀液通过过滤器的次
数。
a. 保留一个原液样品以做对比分析;
b. 每升镀液需颗粒炭约 20 g;
c. 让所能性有镀液通过过滤器至少 20 次,过滤时间依过滤泵和过滤
流速而定;
d. 处理后,分析各成份含量并调至操作范围;
11. 分批*碳处理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7 of 11
以下*炭处理程序应在另一个配*械搅拌及过滤器的处理槽中进
行。
a. 保留一个原液样品以做对比分析;
b. 将镀液转移到处理槽中;
c. 边搅拌,边加入 8~20 g/L *炭颗粒,连续搅拌 6 小时;
d. 让*碳沉淀 2 小时;
e. 用硅藻土作助滤剂将镀液过滤入另一个槽中。如镀液变回*初的
颜色,则可倒入镀槽中。否则,*好再过滤一次。如滤液中仍有
*炭微粒,应使用更细的助滤剂。
f. 取样,做成份分析;
g. 补充添加剂及其它成份;
h. 做流体动力控制霍氏槽(HCHC)或标准霍氏槽实验,调整镀液成
份,以得到满意的镀层。
八. 镀液分析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8 of 11
锡的分析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溶液滴定法分析锡含量。
1. 材料及试剂
材料
1L 容量瓶 碘,试剂纯
试剂
50 ml 滴定管(*至 0.1 ml) 碘化钾,试剂纯
250 ml 锥形瓶
2 ml 移液管
搅拌器及搅拌子
2. 溶液配制
0.1N 碘溶液
淀粉溶液
3. 分析步骤
碳酸氢钠
盐酸,试剂纯
可溶性淀粉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将 20 g 碘化钾溶解于 400 ml 去离子水中,再加
12.96 g 碘,溶解后稀释至 1 L。
将 1 g 可溶性淀粉溶解于 25 ml 冷去离子水中,再
将其倒入 75 ml 沸水中,搅拌至溶解。
a. 取 2 ml 镀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 100 ml 去离子水;
b. 加 20 ml 20%盐酸溶液,慢慢加入 1~2 g 碳酸氢钠,避免过量起
泡;
c. 加 2~4 ml 淀粉溶液,用 0.1N 碘溶液滴定至 30 秒钟内不消失的
蓝色终点。
4. 计算
锡(g/L) = V0.1N 碘溶液(ml) x 2.97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9 of 11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的分析
用氢氧化钠滴定法分析酸浓度。起初时 pH 值变化很小,当 pH 值约为 2.2
时,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pH 值将有明显的增加。*钠用于*铅离
子的干扰。(注:建议先用此方法分析已知浓度的样品。)
1. 所需材料与试剂
pH 计
5 ml 移液管
250 ml 烧杯
材料
试剂
氢氧化钠标准液
*钠溶液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1N
15%
搅拌器及搅拌子
2. 分析步骤
a. 取 5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烧杯中,加 20 ml 15% *钠溶液,
混合均匀;
b. 加去离子水至 100 ml;
c. 边搅拌,边用 1N 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 pH 值至 1.8~2.0 ;
d. 用去离子水冲洗杯壁;
e. 继续以每次 0.2 ml 的量追加氢氧化钠标准液,每次追加后冲洗烧
杯,并记录 pH 值;
f. 因金属含量不同,终点应在 pH 值为 2.2~2.8 之间。取每追加 0.2
ml 氢氧化钠标准液后 pH 值变化*大的点为终点。
3. 计算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ml/L) = NNaOH x VNaOH(ml) x 20.8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10 of 11
分析STAN*STAR1405添加剂
STAN*STAR1405添加剂是以氯甲烷萃取出镀液的润湿剂成分来进行分
析的。萃取液与水溶性络合剂反应成蓝色,测量分离出的蓝色氯甲烷层在
620 nm 的 吸 收 值 。 以 已 知 浓 度 的 镀 液 制 出 校 正 曲 线 , 工 作 液 的
STAN*STAR1405添加剂便可从校正曲线上确定。该颜色有 2 小时的稳
定期。
1. 材料及试剂
仪器
2 ml,5 ml 和 10 ml 移液管
60 ml 分液漏斗
60 ml 聚乙烯瓶,带盖
玻璃或聚乙烯滴管
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
1 cm 比色皿
磁力搅拌器及 1 吋搅拌子
2. 标准和空白溶液配制
试剂
二氯甲烷,试剂纯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
STAN*STAR A-300锡浓缩液
STAN*STAR1405添加剂
硫氰化铵,试剂纯
六水合硝酸钴,试剂纯
配制含 5、7、10 ml STAN*STAR1405添加剂的标准液各 100 ml
(相当于 50、70、100 ml/L 的STAN*STAR1405添加剂的溶液)。
标准液中的金属浓度应与工作液中的浓度相同。一般,标准液成份如
下:
去离子水
STAN*STAR A-70酸浓缩液
STAN*STAR A-300锡浓缩液
STAN*STAR1405添加剂
去离子水
40 ml
15 ml
16.7 ml
5,7,10 ml
稀释至 100 ml
STAN*STAR 1405
Technical Data Sheet
Page 11 of 11
3. 络合剂(STAN*STAR 显色剂)
去离子水
硫氰化铵
硝酸钴
去离子水
20 ml
62 g
28 g
稀释至 100 ml
注意:硫氰化铵的溶解性*强,且会使用溶液体积*,故*初时切忌
加水过量。混合中,溶液会变冷,为使溶解*,可能需将溶液
加热至室温。
4. 步骤
a. 取 5 ml STAN*STAR 1405 镀液(或 STAN*STAR 1405 标
准液)于分液漏斗中;
b. 取 15 ml 氯甲烷于分液漏斗中,盖上盖子;
c. 摇动三分钟 ,静置 1~2 分钟,待其分层;
d. 将瓶底的氯甲烷层转移入 60 ml 聚乙烯瓶;
e. 加 3 ml STAN*STAR 显色剂,一个 1 吋搅拌子,立即盖上盖
子;
f. 搅拌 15 分钟,然后让其分层;
g. 用吸管将瓶底的蓝色液体吸出,置于 1 cm 比色皿中;
h. 立即盖上盖子以免挥发;
i. 测量样品溶液(或标准液)与空白溶液对比在 620 nm 处的吸收值;
注意: 空白溶液需经过以上同样的步骤 (除了步骤 5 中用 3mL
去离子水代替 STAN*STAR 显色剂)。
j. 按吸收值与STAN*STAR添加剂1405浓度(ml/L)做曲线;
k. 工作液中 STAN*STAR 1405 添加剂的浓度便可在曲线上读
出。
*声明
此说明书内*提议或关于本公司产品的建议,是以本公司信赖的实验及资料为
基础。因不能控制其他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故本公司不能*及负责任何不良后
果。此说明书内的*资料也不能用为侵犯版权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