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与世界的交流都是通过触碰。鼠标、键盘或其他我们往电脑中输入指令的设备扮演的是将我们的按键和点击转换称命令要求的中介角色。Ipad让人们尽可能通过触碰直接进行交流,尽量减少转换过程中的障碍。
苹果熟悉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人们思维工作的方式,人们同科技互动的方式,包括ipad。ipad的神奇之处在于任何接触它的人对它的操作都能够有直观的把握,在于它对于操作指令的迅速反应,在于全屏时,通过一根手指就可以让其在上百种工具间轻松转换。
而其他平板电脑,如xoom和playbook,虽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但至少在让触摸屏的反应能“忠于手指”这一点上,他们都没能做好。人们都清楚在我们点击某处时它应该怎样立即做出反应,如果它没这么做,那么无论用户是不是电子达人,他们就会察觉到。当一个不太了解(或根本不关心)技术原理的人,触碰ipad屏幕,看到它立即做出了回应,那么他就会觉得“有魔力”了。
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简单,而不是更复杂。苹果除了显示其联系世界的方式更加强烈热情外,ipad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复杂的信息和刺激所包围这一状况,所以当我们使用一种产品,它是如此简单易懂甚至不需要说明书,这简直就是一种解脱啊。
生活并非存在一个真空环境中。必须承认的是苹果的广告在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方式上也有不现实的地方。我们并不是总能舒服地坐在宽敞的客厅里或是灯火通明的厨房中,在生活中,我们掏出iPhone或ipad时,周围经常有尖叫的小孩,拥挤的交通,有异味的乘客、来来往往的火车和其他各种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iPhone和ipad的魔力在于,无论在多么复杂的情况下也能轻松操作,只需要我们付出很少的注意力在它们身上。
苹果注重在产品的细节设计上尽量使界面看起来一目了然,这样用户既能获取屏幕上的内容也不会影响其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把产品做得像用户自己的双手的一部分这样自然是一间十分困难的事,但这正是苹果所擅长的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