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插头的挑选原则
1、制作原则
传统型的航空插头大多车床加工。基于日渐成熟的冲压技术,从而衍生了新一代冲压成型的航空插头。相比之下,车床加工制程较简单,磨具设置时间短,属较灵活的生产技术。冲压成型制程虽较昂贵,但在投入量产下,其成本与车床加工不相上下,特别是冲压成型技术容许局部性电镀,是车床加工不能提供的选项。从质量角度考量,在长期量产的状况下,冲压成型确保一定的质量稳定性,这是车床加工无法相提并论的。
2、装配原则
要选择合适的航空插头,不仅要考虑航空插头的价格,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合适的装配技术。焊接航空插头自然比表贴及压接航空插头便宜,因为不需耐高温塑料外壳,也不需引脚有特别的压接区。可是,若单板上都是表面贴装元件,选择表贴性的航空插头还是较合算的决定。接线方面,螺钉连接、焊接及绕线必须手工装配,碾接及IDC则可选用市场上的组装设备以快速、精准地组装航空插头及电缆。IDC与碾接相比之下,IDC对电缆的尺寸要求较为严格,电缆导体、绝缘层的尺寸及软硬度须符合相关IDC航空插头的规格,以免损坏航空插头,并确保电缆及航空插头之间理想的电气连接。若应用在高振动的工作环境下,则该选用碾接的线缆航空插头。
3、构型原则
从构型角度来看,共有两种不同的航空插头。合成航空插头上的信号端子普遍上占多数,电源端子则占少数。至于单纯的航空插头或电源模块,端子皆为高电流端子。传统上,航空插头大多du家设计,每个品牌都不一样。有鉴于航空插头的需求日益苛刻,各标准逐渐将航空插头列入其中,衍生了标准航空插头,如:D-Sub的多个类型、欧式DIN41612中的D、E、F、H及M型航空插头、2mmHM的M型航空插头及电源模块、ATCA航空插头。
4、触点原则
其实,航空插头zui关键的设计在于母端子及公针形成的触点。不良的设计、制程及不适的基材料、电镀层,都可以导致不理想的接触甚至无法形成触点。反之,过大的夹持正向力则会导致航空插头的表镀层过度磨损而减短其机械寿命,即插拔次数。触点的设计有车床圆形针及端子,如欧式DIN41612及ERmet2mmM型的电源端子等、冲压成型的双杆端子及针如2mmHM电源模块、SMC航空插头等、公母同体双杆端子如:MicroStac等。表镀层的材料有金、钯、镍、银、锡、等。银的导电性高,可是容易变色,特别是在含硫的环境中。轻微则仅影响外观,严重则降低导电性能。钯镍的硬度高及空隙率少,所以其耐蚀性良好。金的化学稳定性高,硬度低,成本高。相比之下,各有其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