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通信产业在近20多年间,从2G的落后到3G的突破,从4G追赶再到5G的超越,5G时代,中国次在通信产业上处于的位置。在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关键的两个因素。
为了保持在5G时代以及未来继续保持,国内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标准。因此,在技术获得突破的基础上,如何保护企业技术知识产权是未来数十年中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在第95届中国电子展期间举办的中国5G核心元器件创新发展论坛暨2020汇芯(中国)产业技术发展论坛上,紫藤知识产权集团副总裁文明为我们分享了知识产权运营助力中国5G产业发展的几个要点。
诉讼覆盖广,5G产业竞争白热化
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的知识产权诉讼都来自于ICT领域,且呈现高密度和高频繁度。文明表示,在之前的通信核心器件、芯片行业等,关于侵权的诉讼其实是相对较少的,风险也比较低,这是因为相比终端,核心器件以及芯片所获取知识产权收益的投入产出比要低很多。
不过,从前两年开始,情况开始有所转变。文明表示:“不管是AMD针对联发科发起的芯片侵权诉讼,还是美光和晋华之间引发重大事项的双方知识产权纠纷,再到今年,包括此前中科院微电子所发起针对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诉讼,以及一系列在芯片领域爆发的诉讼让我们感觉整个5G产业所涵盖的芯片、设备、终端、运营商都被知识产权诉讼席卷在内,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白热化的产业竞争格局特点。”
而全球范围内看,从2015年开始,针对中国、来自中国厂商的知识产权诉讼持续呈现上升的状态。而在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文明表示大多数企业很可能会通过知识产权方面竞争的加强来强化知识产权的诉讼,获取其利益。其中最明显的是多家通信巨头已经纷纷宣布在5G领域的授权许可百分比状态,比如高通5G多模5%的许可费用、爱立信每一款终端5美元、诺基亚每款终端3美元的许可费用等。当这些费用叠加到同一款终端产品或同一条产业链上to B、to C等产品的时候,知识产权在其中的成本就会非常高。
5G时代中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如同文章开头所说,国内移动通信产业到了5G时代,次达到的地位,而这会给中国的通信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据文明介绍,目前中国企业在5G标准必要专利所声称数量的持有比例已经占到了全球的32.97%,于其他国家。尽管专利声明数量不等于最终持有专利数,但这可以反映出,国内企业在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实力。
事实上,另一个数据更能体现这一实力。在各国专利侵权诉讼的胜率中,德国专利权所有人胜诉率在60%-70%之间,而中国的这个数据已经超过70%。而这与政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将地方知识产权案件等二审全部收归院统一管辖,破除地方保护,强化了知识产权在各地的均衡保护。文明认为:“中国从政策设计的顶层状态,已经将知识产权保护看作是中国创新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把它看成是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
企业如何应对?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能让企业在未来竞争过程中抵御更多的外部风险,可以让企业对竞争对手实施精准的打击,并且能够提升中国品牌的创新形象。同时获权的知识产权资产在进行许可转让过程中,对企业也能够直接带来所授的资源收益。
但全球形势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运营竞争形势也日益增多,那么企业需要做到什么以应对复杂的形势?文明总结了三点:
一、对于产业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不理解产业无以谈知识产权对产业的升级和帮助;
二、必须在上能够做到全链条覆盖,只管生产、不管质检、不管使用,这样一个断流的全链条,不足以支撑中国未来5G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
三、对国际运营规则的掌握;文明解释道:“我们坚信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只是会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出现波折,因为从各个国家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全球化是正常国家开展的底层经济模型,而这样一个模型要打破,各个国家都想承担难以承受的损害。”
此前华为面对全球知识产权竞争,面对高通、思科、苹果等一系列国际玩家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而要做到这些,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可能是难以企及的。因此,这也是类似紫藤这样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企业在经历了数十年全球运营所积累下来的这些经验如何能够在产业界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必须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逻辑,才能够给这个问题予以一个的解决。
另一方面,国内确实也不少的企业在5G领域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核心器件以及前沿技术方面,比如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几款通信相关产品,就很具有代表性。
开元通信:自研FEMiD模组芯片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的商用,手机射频前端需要支持的频段在大幅的增加,射频子系统复杂度和功耗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手机轻薄化的有限空间内,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之下,射频前端器件的模组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体积和尺寸,同时也能够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开元通信市场经理贾茹表示:“为了配合不同的系统结构,多种多样的模组产品应运而生。射频前端模组化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产业重要发展方向。”
而5G射频模组将走向更加高度整合的模式。射频前端模块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离散型的RF元件,朝向整合型模组的FEMiD与PAMiD形式。
如上图,包括在主集上、天线端的开关和数十个滤波器,可以集成到一个FEMID模组,上图中间橘色的这一块,如果再加上PA,它将会组成一个PAMID模组。但是,在集成的过程中,PAMID的复杂度要比FEMID高很多。所以在复杂射频发射模组的领域,5G射频前端难度,也是价值的金字塔尖领域。
EM6375是开元通信此次推出的“鸿雁”品牌的首款射频发射模组芯片,同时也是国内量产的FEMiD射频发射模组产品,采用了适用于模组的先进WLP封装方式,集成了单频性能富有竞争力的各频段滤波器管芯,有效减小了射频前端在手机板上的占用面积,占用面积仅为分立方案的1/4至1/3。相比于传统分立滤波器 开关的方案,通过器件优化和集成优化,系统功耗也可以得到明显降低。
EM6375 内部开盖图
具体性能参数方面,EM6375集成了高性能SOI射频开关及多个频段、不同工艺(BAW、SAW、LTCC)的双工器和收发滤波器芯片。同步推出的首发产品,FEMiD 5G射频模组滤波器芯片EM6375,将高线性多掷数mipi控制射频开关,及多个基于BAW / SAW / LTCC技术的双工器和收发滤波器集成至一颗发射模组芯片内部,能支持B1/3/5/7/8频段发射和接收,B34/39/41频段接收,GSM850/900/1800/1900发射通路,支持B1+B3, B3+B41 和B39+B41载波聚合,支持n41及EN-DC,同时还集成了7个AUX口,可以扩展至更多的频段。
开元通信方面表示,“5G对射频带来的挑战和的机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模组化,而模组化的核心瓶颈其实在于射频滤波器的芯片,在我们看来,开元通信经过持续的工艺开发与设计创新,已陆续在滤波器的产品化、小型化和模组化上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我们有信心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共同推进5G芯片的国产化替代。”
盛纬伦:10Gbps点对点ODU高速无线传输系统
目前5G网络已经商用,随着5G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5G基站数量越来越多、基站的部署也越来越密集,而当前移动前传承载主要以点对点的光纤直接的连接方式为主,存在光纤资源消耗严重,光纤铺设成本高,扩容困难等一系列难题。在此背景之下,盛纬伦推出了10Gbps点对点ODU高速无线传输系统。
据盛纬伦销售副总经理姚魁介绍,盛纬伦的这款10Gbps点对点ODU高速无线传输系统,利用了新型调制解调无压缩方式,传输带宽15GHz,支持10GE光端口接入,提供有效传输带宽12Gbps,传输距离可达1英里(约1.7公里),时延可达10-4ms。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运营商面临的5G基站密集部署导致的光纤资源消耗严重,光纤铺设成本高,扩容困难等一系列难题。
除了这款产品之外,盛纬伦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陆续推出更高功率和更高速率的20Gbps/40Gbps/100Gbps点对点ODU高速无线传输系统,以满足客户对于更高传输速率和不同传输距离的需求。
金信诺:智能便携式卫星上网设备
近两年随着马斯克的Starlink星链计划的加速推进,卫星互联网开始备受市场关注。
据金信诺系统产品经营部总经理李波介绍,由于空间轨道资源和频谱资源(尤其是频谱资源)具有稀缺性,已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之下,国内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进程也在加速。
在本次的中国5G核心元器件创新发展论坛上,金信诺发布了0.75m口径Ku频段智能便携式卫星上网设备,可以支持7月份发射的Ku频段“亚太6D”。
其采用可折叠和可拆卸式设计,业内将设备主机重量控制在12Kg以下,实现可背负、可车载,并突破性将天线至WiFi全套网络设备集成一体机,采用精密谐波减速机传动结构,可实现三分钟拼装,2分钟内冷启动,一键自动对星,可在任何户外环境中快速构建卫星互联网+WiFi热点,通过自动跟踪并连接通信卫星,用户可以摆脱地面网限制,享受高达 10Mbps(下行)/6Mbps(上行)的网络体验。
李波表示:“卫星通信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便携卫星通信终端可能将会成为很多团体、个人的外出必备。当然金信诺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这里,未来金信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都有进一步的规划,将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坤恒顺维: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突破5G测试技术与信道模拟器
通信测试技术与测试仪器是通信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渗透于通信芯片、模块、终端、基站、无线网络、运营维护等几乎所有的产业链环节,同时,贯穿于设计研发、认证验收、生产、网络建设与优化等几乎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
一直以来,无线通信及射频微波测试仪器行业竞争壁垒高,市场高度集中,全球几大巨头基本垄断产品、技术和市场,国内厂商绝大部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5G建设上的大力投入,以及中国通信设备厂商在5G市场的份额的持续提升,也为国产通信测试仪器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应对5G基站对于信道模拟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坤恒顺维推出了目前市场上的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拟器,可支持MIMO测试,可满足5G通信系统对于射频性能的严苛需求。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拟器使用了业界的器件,结合了业界的信道模型仿真功能,适用于Massive MIMO、毫米波、短波、WiFi和自组网等测试。
据坤恒顺维副总经理黄永刚介绍,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可支持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支持多终端测试;支持24条径测试;时延分辨率0.1ns,支持低时延测试;功耗显著低于同类产品;校准便捷,软件可操作性好,可以远程控制。同时,KSW-WNS02B系列产品还是业界完全符合5G 3GPP 38.901信道模型标准的无线信道仿真仪。”
据黄永刚透露,在KSW-WNS02系列信道模拟器推出之前,某国际大厂的同类产品售价高达千万人民币,相比之下,KSW-WNS02系列信道模拟器做到了性能更好,成本却只有国外竞品的6-7折,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设备厂商的采购成本。
同时,除了KSW-WNS02系列信道模拟器之外,坤恒顺维还推出了主要针对终端的模组和整机的Sub 6G MIMO OTA测试产品。而针对未来的5G毫米波应用,坤恒顺维还计划推出毫米波5G MIMO OTA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