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比普通的屏幕,高刷新率屏幕在许多技术标准上有着更高要求,比如数据处理量增大、驱动IC性能改进等。据胡乐民介绍,高刷新率屏幕相比普通屏幕在面板上,需要减低玻璃负载,藉此在短时间内提升至理想电压。且由于每秒输入的画面数据量成倍增长,因此,可以通过在驱动IC中,通过显示串口、内部基本时钟及模数转换器(ADC)能力等几个途径去进行改善设计,以达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目的。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移动设备主流显示面板有TFTLCD以及AMOLED,在这两种面板上实现高刷新率都有不同的设计需求。且高刷新率屏幕一般还包含两个指标,分别是显示刷新率以及触控报点率。而实现高显示刷新率又有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显示介值的响应速度与显示屏的设计。高触控报点率的两个指标则是触控延时(Down Latency)以及跟手性延时(MoveLatency)。
敦泰科技前瞻产品市场总监贡振邦
对于显示介值响应速度,OLED的响应速度(一般约≤1微秒)远远快于一般液晶的响应速度(Gray toGray一般约≥10毫秒)。而谈到LCD显示屏的设计,贡振邦表示这需要综合考察配合显示屏体的分辨率、负载以及显示屏体驱动信号线的Mux(multiplexer数据选择器)设计:“目前LCD屏体都是In-cell的结构,触控电极跟显示Vcom电极共享,触控跟显示必须分时多工动作,其优点是将彼此干扰的耦合噪声化,但缺点是必须序列式的进行操作,对于刷新率以及报点率的时间限制相对变大。由于LCD的屏体负载远比AMOLED较小,如果搭配的是高载子迁移率的LTPS TFT,在高屏占比的需求下,要减小下边框的面积以及COF成本,会将驱动信号设计成Mux1:6的结构(驱动芯片的一个Source管脚对应6列Sub Pixel),如此相对造成显示驱动时间较长也同时压缩触控的有效动作时间。”
“为了实现高刷新率LCD显示屏,显示分辨率、Mux构架以及COF成本间需要做的搭配。目前在Single Layer COF的前提下FHD+LCD In-cell显示触控模块采用Mux1:3的构架,可实现120Hz显示刷新率以及240Hz触控报点率的规格。”贡振邦补充到。
另一边的AMOLED显示面板,其触控以及显示驱动不同于LCD的In-cell结构,而是采用On-cell触控的设计。由于On-cell结构触控与显示并无共享元件,因此两者时序平行进行,在时间上有的性能,但也因为其触控与显示平行动作,触控动作时显示的工作脉冲会耦合到触控电极上形成噪声,因此噪声的处理与回避技术是实现高触控报点率的关键。
据贡振邦介绍,目前柔性AMOLED即使在噪声的重载画面下,已能实现多指120Hz显示刷新率以及240Hz的触控报点率,刚性AMOLED的新指标更提高到120Hz显示刷新率以及270Hz触控报点率。而从应用角度上看的两个指标触控延时(DownLatency)以及跟手性延时(Move Latency),这两项规格涉及客户使用时的体验感受,则取决于触控芯片整体的架构设计以及运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