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子元器件行业比较流行的两个词是缺货和涨价,截止今日国内的晶振缺货情况已持续一年多了,物以稀为贵,在大范围的缺芯大变局之下涨价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那么,国内晶振缺货和涨价问题为何愈演愈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起步早,但发展进度较慢
我国早在1956年的“十二年”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就针对半导体科学技术做出过相应的规划,在这一规划实施过程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定义为一项紧急措施,从时间上看我国的芯片制作起步时间并不晚。然后,在后面的时间元器件的发展出现停滞,日本等国抓住了发展的高峰期成为后起之秀,后来被外国企业反超,成为一大遗憾。
2、原材料制造能力较为匮乏
从沙子中提取出来的硅是芯片的原材料,硅的提取过程非常精细,能够用于晶振制作的硅纯度不能低于99.99999%,这个过程实施阶段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比较好的企业任然不多,这一现象和技术难题是分不开的,没有原材料的制造技术支撑,基本供应都成问题,更别谈需突破和创新。
3、设计软件、技术受限于外国
比较有名的三个EDA软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Synopsys、Cadence 和西门子旗下的 Mentor Graphics,这三家公司无一例外都在国外,单从设计软件上来看我国的EDA软件开发程度落后于国外,在外国政策制约之下,很多的设计技术我们无法使用。
设计技术设计到众多的学科,由于算法较多,芯片设计制作过程也比较复杂。这一领域要想获得较大突破还需要一些时日,短的不说,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
4、重要设备制造受限
荷兰的ASML占据了光刻机80%的份额,光刻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机器,一部光刻机的生产过程需要用到德国的蔡司镜头设备、日本的特殊复合材料、瑞典的工业精密机床等等,零部件来自十几个国家,可谓是汇集了各国的较高技术。
光刻机的材料供应收到诸多阻碍,目前国内想实现自供任然需要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导致国内电子元器件缺货和涨价问题的源头大致就是这四个方面,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产电子元器件终有一天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