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东芝收购案再次启动。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JIP)阵营提出新的收购方案,收购金额达2万亿日元(约152亿美元)。如果协议达成,东芝公司将被私有化。一般而言,经济下行期间也是大型并购案的多发期,喧嚣多时的东芝收购或许有望达成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东芝的半导体业务一直是本次出售中的优质资产,其在功率半导体、电源管理IC市场均占有较高份额。东芝半导体业务的未来走向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这不是东芝被传出“收购”消息。早在2021年4月,就有东芝股东提出要把公司整体私有化,不过当时遭到东芝管理层的抵制。近期,围绕东芝经营重组,JIP阵营提出新的收购方案。据悉,三井住友银行等5家银行将提供大约1.2万亿日元贷款作为收购资金。JIP还从十几家日本企业获得1万亿日元的出资意向。预计收购额将达2万亿日元规模。如果协议达成,有望成为日本有史以来大规模的收购案之一。
对此,东芝方面回应称,公司确实收到了JIP财团的提案。未来,公司将评估该提案,并将继续以公司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行事。除JIP之外,投资基金日本投资公司(JIC)、北极星资本集团、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欧洲老牌PE巨头CVC和美国私募基金KKR也在竞购之列。JIP处于优先竞标者地位。
东芝近年来陷入经营困境,是导致此次收购的直接原因。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7.5%至53亿日元,远不及分析师普遍预期的369.5亿日元。东芝还将截至今年3月份的2022财年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此前的1250亿日元下调至950亿日元。
业界人士看好此次收购达成,在经济下行阶段,收购的机会更多。并购重组有望使市场更加活跃,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滕冉表示,东芝过去几年都在剥离亏损业务,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有所好转,收购案主要将会聚焦在收购金额、交易方式等。
东芝成立于1875年,有着140多年的历史,曾是日本制造业的象征。但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打乱了东芝在核电业务上的节奏,2015年东芝又爆出财务造假丑闻,包括社长在内的16名董事有半数辞职。种种劣势下,昔日有着“日本之光”之称的东芝到了只得依靠卖身的地步。
收购阵营中包括罗姆半导体
尽管整体业绩不佳,但半导体业务依然是东芝的优质资产。根据半导体莫大康的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入了长期的低迷时期,很多日本企业逐步退出消费品领域,转战产业链上游的高端材料、高价值部件等市场。在东芝目前的业务线中,半导体比较有竞争力,包括功率、通用逻辑IC、射频器件、存储(HDD)等,如DiscreteIGBT领域东芝占有世上5.5%的市场份额,在MOSFET领域东芝占有世上7.7%市场份额。东芝半导体主要针对工业、汽车等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能够获得较高效益。这部分也是并购资本垂涎的内容。
目前日本正在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根据汇总的资料显示,日本政府总共将投入约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34亿元)用于发展半导体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