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ITU发布6G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

发布时间:2023/6/27 10:46:04

2023年,quan球5G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根据5G标准的演进进程,5G-A之后将进入6G,华为的《6G:无线通信新征程》这样描述,在5G的基础上,6G将跨越人联、物联,迈向万物智联,把智能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引领新一波创新浪潮。行业预测2026年开始6G的标准化,2030年将是6G商用的开始。

wKgZomSZZbuAUO_mAAGNV-CqfOA201.jpg
图表来自华为《6G:无线通信新征程》白皮书

世界仍然在追赶新技术。6月22日消息,在6月12日-22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ITU-R WP5D)第44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该建议书作为6G纲领性文件,汇聚了quan球6G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6G的七大目标与九大趋势

虽然我们还处在6G旅程的开端,但是6G的基本研究概念已经广为人知,欧洲Hexa-X项目、北美NextG联盟(NGA)、中国IMT-2030(6G)推进组等ling先合作机构已提出具体的6G技术路线图。ITU的建议书提出面向2030及未来的6G系统将推动实现包容性、泛在连接、可持续性、创新、安全性、隐私性和弹性、标准化和互操作、互通信等七大目标,支撑构建包容性的信息社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6G将实现人、机、物的连接,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同时,有望将感知和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到网络中,成为承载新用户、赋能新应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6G用户和应用将呈现泛在智能、泛在计算、沉浸式多媒体和多感官通信、数字孪生和扩展世界、智能工业、数字医疗与健康、泛在连接、感知和通信的融合、可持续性等9大趋势。

6G典型应用场景和增强扩大到六类

ITU定义了5G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eMBB场景主要提升以“人”为中心的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的通信体验,适用于高速率、大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mMTC和uRLLC则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应用场景,其中eMTC主要满足海量物联的通信需求,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uRLLC则基于其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点,主要面向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
wKgaomSZZceAO1jVAADpT0hPjbA562.jpg
6G 在5G三大场景基础上增强和扩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6G六大场景。同时,提出6G系统设计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可持续性、安全性/隐私性/弹性、连接未连接的用户,以及提高整体系统性能的泛在智能。

以沉浸式通信为例,这一场景将是对IMT-2020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的扩展,涵盖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动视频(沉浸式)体验的用例,包括与机器界面的互动。典型的用例将包括沉浸式XR通信、远程多感官远程呈现和全息通信。

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这一使用场景促进了需要传感能力的新应用和服务。它利用IMT-2030提供广域多维传感,提供关于未连接物体的空间信息,以及连接设备及其运动和周围环境。

典型的用例包括IMT-2030辅助导航、活动检测和运动跟踪(如姿势/姿态识别、跌倒检测、车辆/行人检测)、环境监测(如雨水/污染检测),以及为人工智能、XR和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关于周围环境的传感数据/信息。

6G指标体系

ITU建议书定义了15个能力指标,即连接数密度、移动性、时延、可靠性、定位精度、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区域流量密度、感知相关指标、AI相关指标、安全隐私韧性性能指标、可持续性性能指标、覆盖、互操作。
wKgZomSZZdKAHwkAAADz0E8e0Xc433.jpg
建议书鼓励希望为IMT-2030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的研究论坛和其他外部组织关注以下(但不限于)关键领域,包括:无线电接口的标准制定;接入网络相关问题;流量特性;频谱相关问题。

上一篇:压电振动元件实现无限可能的触觉效果
下一篇:智能新风系统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