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再度传涨10-20%,MCU缺货潮蔓延,长排期到明年
4月20日讯,据当地媒体报道,近期小家电与消费性MCU(微控制芯片)供给偏紧压力继续加大,交货周期从正常的4-6周拉长到5-10个月。台湾地区新唐科技、九齐科技和凌通科技等主要MCU厂商传出近期再度调涨报价10%-20%。同时,主要MCU厂商今年底前的产能均已订满,小家电等下游客户已争相洽谈明年上半年产能分配事宜。
受产品量价齐升利好刺激,近一个月来,九齐股价涨77%,新唐涨57%。
此前,就有机构预估MCU市场供给吃紧,有望再度迎来涨价潮。中信建投电子团队2月预计,下半年MCU市场供给将进一步吃紧,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促进业绩增加。中信建投表示,下半年通常为产业旺季,各大终端应用出货量将进一步增加,但日本地震与台湾旱灾却加剧供给链缺货形势,预计MCU产能紧缺将会持续至2021Q3~2021Q4。
芯片价格因短缺高飙至30倍!韩媒:三星求助联发科
4月20日消息,据韩国经济日报日文版19日报导,据IT业界指出,芯片短缺已让韩国产业界陷入大混乱局面,从汽车开始的芯片不足问题,经由智慧手机全面蔓延至电视、生活家电、PC、小型电子机器等整体IT产业,且短缺已让部分芯片产品价格高飙涨至30倍以上水准,原先以每个1美元进行交易的特定芯片价格狂飙至32美元、供需体制完全崩坏。
某家半导体企业关系人士表示,「作为芯片原料的矽晶圆也呈现供应不足、难于预估芯片大乱局面何时能解除」。
报导指出,韩国监视器专门企业「W公司」所需的MCU价格在去年时为每个8美元、但目前已狂飙至50美元,是去年的6倍以上水准。W公司关系人士表示,「库存见底,即便不管价格、持续下单,也无法确保所需的数量」。
据报导,除中小企业之外,大企业情况也一样。三星、LG无法顺利取得面板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等产品,导致电视、家电制品产量较原先计划减少10-20%以上。因芯片短缺情况严重,三星电子高层紧急出差、飞赴台湾,像面板驱动IC供应商联发科求助。
MLCC供应吃紧将再掀涨风
经济日报报道,供应链传出,全qiu前三大积层陶瓷电容(MLCC)厂日商太阳诱电继几乎全面停接消费性电子应用新订单之后,近期通知客户旗下全系列产品新订单交期将再拉长,表示 (交期)16周是基本条件,但也无法保证一定能供货,凸显MLCC供给较先前更为吃紧,新一波涨价势必难以避免,国巨、华新科等台厂营运跟着水涨船高。
业界人士指出,去年底开始,车用市场强劲复苏,日、韩系被动元件大厂高容MLCC及大尺寸MLCC订单爆满,供应严重紧缺。今年来,市场供不应求盛况延续,全qiu被动元件龙头日商村田在车用、5G手机等应用需求强劲下,不仅涨价,部分型号产品交期拉长至今年下半年。
太阳诱电也几乎全面停接消费性电子应用新订单,考量近期需求持续强劲,供应商产出速度跟不上客户端追货强度,太阳诱电已开始告知大客户,旗下全系列产品新订单,「交期16周是基本条件」,同时,即便交期拉长,也不保证能供货。
英国政府将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英伟达收购 ARM 交易
4月20日消息,据报道,英国数字大臣奥利弗・道登(oliver dowden)昨日发布了一份“公共利益干预通知”,确认他正在干预英伟达(Nvidia)收购 ARM 交易。
道登已写信给英国反垄断部门“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把他的决定通知给 CMA,并指示 CMA 开始进行“一阶段”调查,以评估这笔交易。而 CMA 将准备一份数据,就司法和竞争问题提供建议。这份数据还将汇总它收到的任何关于潜在国家安全问题的陈述。
在 CMA 启动调查程序的同时,英国政府将审查这笔交易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CMA 必须在 2021 年 7 月 30 日午夜之前完成这份数据,并将其提交给道登。
去年 9 月,英伟达与软银达成协议,将以约 400 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中收购 ARM。但似乎收购没那么顺利,有分析人士称,这笔交易相信个别国家的监管机构将对此进行评估。在英国,反对这笔交易的呼声尤其强烈。
对于英国政府昨日做出的决定,英伟达回应称:“我们认为,这笔交易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将继续与英国当局密切合作,就像我们自宣布这笔交易以来所做的那样。
南亚科斥资近700亿人民币新建12英寸先进晶圆厂
4月20日消息,今天,在南亚科新厂投资记者会上,南亚科董事长吴嘉昭表示,南亚科计划在新北市泰山南林科技园区投资兴建12英寸先进晶圆新厂,以扩大DRAM产能满足未来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项目快将于今年底动工,2023年完工试产,未来7年将分3阶段进行扩建。
据了解,南亚科投资建厂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3000亿元新台币(约107亿美元),规划工厂将采用南亚科10nm级制程技术生产DRAM芯片,及规划内置EUV极紫外光刻设备生产,月产能约4.5万片。
通富微电智能封装测试中心启动量产,将应用于车用芯片
4 月 19 日消息 根据上市公司通富微电(002156)消息,4 月 15 日,该公司车载品智能封装测试中心开启量产启动仪式。
据了解,通富微电 2020 年经营业绩超百亿元,产值 500 亿元。新的智能封装测试中心项目总投资 25 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芯片领域。该中心量产启动之后,预计会缓解目前车用芯片短缺的情况。
上汽通用五菱宣布携手大疆造车:将应用于 BAOJUN 车型,年内量产上市
4 月 20 日消息 昨日,上汽通用五菱在 2021 上海车展宣布与大疆共同打造“人民的智能驾驶”,双方战略合作成果将率先应用在 BAOJUN 品牌车型并于年内实现量产上市。
大疆与上汽通用五菱战略合作的主体为大疆车载,它是大疆旗下专门提供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品牌。
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其与大疆的战略合作,并不是简单采用的零件采购模式,而是基于双方大量的研发试验与路测,共同推进整套智能驾驶系统的落地。
为强化车用布局,消息称鸿海有意收购旺宏出售的6英寸晶圆厂
4月20日消息,据台媒报导,消息称鸿海有意收购旺宏出售的 6英寸晶圆厂,并已送件表达意愿,藉此强化车用布局,对此,鸿海发言体系并未否认,但不评论市场传言。
鸿海先前参与马来西亚晶圆代工厂硅佳晶圆厂股权竞标案未果,除了积极提升集团旗下夏普日本福山的 8英寸晶圆厂的产能外,也持续对外寻找并购目标及其他晶圆厂合作机会。
旺宏拟出售位于竹科的 6 英寸厂,成为鸿海想拥有晶圆厂目标的另一转机,因此也积极的与对方接洽。
据了解,鸿海现阶段积极拓展车用、电动车等产品,集团半导体技术也投入相关领域,业内人士认为,鸿海藉由取得晶圆厂,都有利后续在车用上的布局,无论是对内部开发产品制程,或是对外洽谈合作以及争取订单上,都会较具备垂直整合的优势,也能藉此提升竞争力。
消息称三星5月宣布赴美设厂计划:德州可能性高
据韩媒报导,三星下个月可能会宣布美国及韩国平泽两地的投资计划,合计超过 50 兆韩元 (约 447.4 亿美元)。
其中,针对美国第二厂的投资估计为 170 亿美元,地点可能是德州、亚利桑那州和纽约州之一,德州奥斯汀是可能的建厂地点。
此前曾有报导称,三星的赴美建厂计划,预计今年开始建厂,从 2022 年开始安装主要设备,早在 2023 年开始运作。
三星在去年 10 月已向德州 Travis 郡申请,购买现址主要厂区旁的 258 英亩土地。三星于 1996 年在奥斯汀成立办事处,之后将半导体厂区进行了两次扩建。
投资15.3亿元?无锡吉成芯半导体材料项目即将竣工
集微网消息,吉成芯12英寸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一期)此前被列入无锡市2021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计划。
据无锡日报近日报道,今年,莫科伟投资15.3亿元的吉成芯半导体材料项目即将竣工,主营12英寸集成电路先进制程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投产后为国内外重点企业提供12英寸硅片加工设备,届时企业将成为涵盖专yue晶圆再生制造、半导体设备制造、半导体耗材制造、测试服务的综合性半导体技术平台。
无锡锡山自然资源规划分局2020年9月消息显示,无锡吉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建12英寸集成电路先进制程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额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晶圆360万片,是无锡市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
工信部:中国建成quan球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
4月19日,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我国建成quan球规模大的信息通信网络。
刘烈宏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建成了quan球规模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光纤宽带用户占比从2015年底的56%提升至现在的94%,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超过了1.2亿户,4G基站规模占到了quan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开通5G基站79.2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
关于NOR Flash供给、DRAM研发进展,兆易创新新回应来了
近日,兆易创新接受了近200家机构的调研,就NOR Flash供给情况、以及DRAM研发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NOR Flash方面,兆易创新表示,目前NOR产品供给很紧张,预计到2021年底还是会很紧张。目前NOR的价格处在涨价的周期,以目前情形判断,预估到2021年底、2022年都是一个涨价的周期。
华为公开“一种神经网络计算芯片”zhuan利 可减少运算时延
4月20日消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种神经网络计算芯片及计算方法”zhuan利,公开号为CN112686364A。
企查查zhuan利摘要显示,本zhuan利涉一种神经网络计算芯片及计算方法,该计算芯片包括平移电路和计算电路,通过平移电路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后,使得输入到计算电路中的数据的每个元素的取值都不是负数,满足计算电路中对输入数据的取值的限制条件,从而只需要执行一Ci计算即可获得计算结果,而不需要进行两次计算。因此,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减少神经网络运算的时延
DRAM研发进展方面,兆易创新则指出,目前还是按计划2021年上半年推出首颗19nm的DDR4产品,17nm的DDR3计划会晚一些推出。2021年还是有代销,但未来自研产品占比会逐渐加大,代销占比会逐步变小,目前进展都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