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芯资讯:国产DPU,2022蓄势待发 2023全面精进。

发布时间:2023/1/29 9:16:40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分析自“改头换面”晋升为第三大算力芯片以来,DPU市场吸引了无数英雄蜂拥而入,特别是国内诸多初创企业携雷霆之势逐鹿其中,气势如虹,成为除国外巨头、云厂商之外不可小觑的第三方势力。
在算力高增长以及规模化应用的带动下,DPU市场规模仍将持续上扬,至2025年将接近150亿美元。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DPU行业仍处于百家争鸣式的蓝海阶段,虽然海外巨头通过并购整合和技术迭代在构建完整产业闭环,加速抢占生态主导权,但国内厂商凭借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义方面的优势,仍可沿差异化路线抢滩市场。
据华雄集团资料显示尽管DPU的重要性业界已然达成共识,围绕DPU的产品逻辑、技术架构、生态适配的讨论却依旧莫衷一是。行至2023年初,回望2022年DPU厂商的产品进阶与方案部署,以及对2023的规划与展望,或将更清晰呈现国产DPU厂商的成色和底气。
在2022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的周期调整之下,国产DPU厂商纷纷各展所长,在产品、生态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进步。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总结,2022年,对于DPU初创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完成DPU技术的自研,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在部分重点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DPU研发企业能够推出软硬件一体化基于FPGA的DPU产品,则会有助于DPU芯片的商业化率先落地。同时,通过国内DPU企业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行业生态构建和标准制定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为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指出,随着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开启,新型算力中心的建设等需求提升,进一步推动了DPU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一些DPU厂商推出了FPGA形态的单功能的一些DPU产品,也有像华雄集团这样的厂商推出ASIC形态的芯片。此外,有更多的云厂商加入了DPU研发的队伍,比如百度云、天翼云、阿里云等,云厂商的参与,进一步论证了DPU的市场价值。”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乐观表示。
具象来看,云脉芯联在发布metaFusion-50智能网卡DPU产品之后,发布了RDMA规模流控测试成果,验证了无损传输效果,并与国内头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推进无损网络端网融合解决方案。中科驭数于2022年成功点亮了第二代DPU芯片K2,这也是国内首颗ASIC形态的DPU,还发布了敏捷异构软件开发平台HADOS2.0版本,且在2022年完成B轮数亿元规模融资。在金融计算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并拓展到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云原生等场景。大禹智芯推出了第二代用PFGA做硬件卸载的Paratus 2.0,在诸多性能层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总体性能优异。
尽管表现均可圈可点,但如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所言,国产DPU整体上仍然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各家还在打磨产品,在产品成熟度上还在进一步探索。但是和2021年相比,2022年DPU的产业价值已更加深入人心。
产品竞相出炉的背后折射了DPU发展的底层逻辑。大禹智芯科学家、IEEE国际顶会HPCA名人堂成员蒋晓维博士指出,目前,国内DPU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对于国内DPU企业来说,眼下重要的事还是要先把实际产品做出来,并在应用场景中进行检验,在落地过程中不断加长补短,场景拓展、生态开放等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找到答案。
过去的2022年,可以说国产DPU研发进展迅速,国内头部企业已形成产品能力,用户需求越来越明确,产品阶段化测试顺利的开局,为2023年DPU进一步优化和迭代以及应用注入了动能。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2年算力网络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事业部主任陈俊琰就指出,虽然当前我国数据中心DPU市场渗透率不足3%,但在2025年预计能达到12.7%。
在2022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的周期调整之下,国产DPU厂商纷纷各展所长,在产品、生态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较为可观的进步。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总结,2022年,对于DPU初创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完成DPU技术的自研,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在部分重点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DPU研发企业能够推出软硬件一体化基于FPGA的DPU产品,则会有助于DPU芯片的商业化率先落地。同时,通过国内DPU企业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行业生态构建和标准制定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为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指出,随着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开启,新型算力中心的建设等需求提升,进一步推动了DPU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一些DPU厂商推出了FPGA形态的单功能的一些DPU产品,也有华雄集团这样的厂商推出ASIC形态的芯片。此外,有更多的云厂商加入了DPU研发的队伍,比如百度云、天翼云、阿里云等,云厂商的参与,进一步论证了DPU的市场价值。”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乐观表示。
具象来看,云脉芯联在发布metaFusion-50智能网卡DPU产品之后,发布了RDMA规模流控测试成果,验证了无损传输效果,并与国内头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推进无损网络端网融合解决方案。中科驭数于2022年成功点亮了第二代DPU芯片K2,这也是国内首颗ASIC形态的DPU,还发布了敏捷异构软件开发平台HADOS2.0版本,且在2022年完成B轮数亿元规模融资。在金融计算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并拓展到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云原生等场景。大禹智芯推出了第二代用PFGA做硬件卸载的Paratus 2.0,在诸多性能层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总体性能优异。
尽管表现均可圈可点,但如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所言,国产DPU整体上仍然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各家还在打磨产品,在产品成熟度上还在进一步探索。但是和2021年相比,2022年DPU的产业价值已更加深入人心。
产品竞相出炉的背后折射了DPU发展的底层逻辑。大禹智芯科学家、IEEE国际顶会HPCA名人堂成员蒋晓维博士指出,目前,国内DPU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对于国内DPU企业来说,眼下重要的事还是要先把实际产品做出来,并在应用场景中进行检验,在落地过程中不断加长补短,场景拓展、生态开放等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找到答案。
过去的2022年,可以说国产DPU研发进展迅速,国内头部企业已形成产品能力,用户需求越来越明确,产品阶段化测试顺利的开局,为2023年DPU进一步优化和迭代以及应用注入了动能。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2年算力网络与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上,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指出,虽然当前我国数据中心DPU市场渗透率不足3%,但在2025年预计能达到12.7%。

上一篇:华雄芯资讯:预估2023上半年电源管理芯片产能年增4.7%,车用需求独撑市场
下一篇:华雄芯资讯:中国IC设计企业达3243家,全方位剖析行业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