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芯资讯:英特尔继续推进摩尔定律,为在2030年打造出万亿晶体管芯片铺平道路

发布时间:2022/12/7 8:53:48

在IEDM 2022(2022 IEEE国际电子器件会议)上,英特尔发布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继续探索技术创新,以在未来十年内持续推进摩尔定律,终实现在单个封装中集成一万亿个晶体管。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以下研究成果:3D封装技术的新进展,可将密度再提升10倍;超越RibbonFET,用于2D晶体管微缩的新材料,包括仅三个原子厚的超薄材料;能效和存储的新可能,以实现更高性能的计算;量子计算的新进展。
华雄集团总裁李志华表示:“自人类发明晶体管75年来,推动摩尔定律的创新在不断满足世界指数级增长的计算需求。在IEDM 2022,英特尔展示了其前瞻性思维和具体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突破当前和未来的瓶颈,满足无限的计算需求,并使摩尔定律在未来继续保持活力。”
此外,为纪念晶体管诞生75周年,对满足世界的无限计算需求而言,摩尔定律至关重要,因为数据量的激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计算需求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持续创新正是摩尔定律的基石。在过去二十年,许多里程碑式的创新,如应变硅金属栅极和晶体管,都出自英特尔组件研究团队。这些创新在个人电脑、图形处理器和数据中心领域带来了功耗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性能的不断增长。英特尔组件研究团队目前的路线图上包含多项进一步的研究,包括全环绕栅极晶体管、背面供电技术和EMIB、等突破性的封装技术。
在IEDM 2022,英特尔的组件研究团队展示了其在三个关键领域的创新进展,以实现摩尔定律的延续:新的3D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封装技术,无缝集成芯粒;超薄2D材料,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能效和存储的新可能,以实现更高性能的计算。
英特尔通过下一代3D封装技术实现准单片芯片:
● 与IEDM 2021上公布的成果相比,英特尔在IEDM 2022上展示的混合键合研究将功率密度和性能又提升了10倍。
● 通过混合键合技术将互连间距继续微缩到3微米,英特尔实现了与单片式系统级芯片连接相似的互连密度和带宽。
英特尔探索通过超薄“2D”材料,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
● 英特尔展示了一种全环绕栅极堆叠式纳米片结构,使用了厚度仅三个原子的2D通道材料,同时在室温下实现了近似理想的低漏电流双栅极结构晶体管开关。这是堆叠GAA晶体管和超越硅材料的固有限制所需的两项关键性突破。
● 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对2D材料的电接触拓扑结构的首次全面分析,为打造高性能、可扩展的晶体管通道进一步铺平道路。
为了实现更高性能的计算,英特尔带来了能效和存储的新可能:
● 通过开发可垂直放置在晶体管上方的存储器,英特尔重新定义了微缩技术,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芯片面积。英特尔在业内率先展示了性能可媲美传统铁电沟槽电容器的堆叠型铁电电容器,可用于在逻辑芯片上构建铁电存储器。
● 业界首创的器件级模型,可定位铁电氧化器件的混合相位和缺陷,标志着英特尔在支持行业工具以开发新型存储器和铁电晶体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英特尔正在为打造300毫米硅基氮化镓晶圆开辟一条可行的路径,从而让世界离超越5G和电源能效问题的解决更进一步。英特尔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实现了比行业标准高20倍的增益,并在高性能供电指标上打破了行业记录。
● 英特尔正在超高能效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在断电情况下也能保留数据的晶体管。对于三个阻碍该技术在室温下完全实现并投入使用的障碍,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已经解决其中两个。
英特尔继续引入新的物理学概念,制造用于量子计算的性能更强的量子位:
● 英特尔的研究人员加深了对各种界面缺陷的认识,这些缺陷可能会成为影响量子数据的环境干扰,从而找到了储存量子信息的更好方法。

上一篇:华雄芯资讯:智能化与电动化必将协同发展让汽车终演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终端
下一篇:华雄芯视野:近日接连的见诸报端,让台积电站上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