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Peter Höppe教授现年59岁,主要从事气象学和人类生物学研究,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Höppe教授在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地质风险研究部/气候中心担任主管。此前,他曾在慕尼黑大学的生物气候学、应用气象学和职业与环境医学等研究领域历任数职。Höppe博士也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开展研究工作。自2007年起,他一直担任巴伐利亚州政府变暖顾问委员会成员。
近年来,美国遭遇了飓风桑迪和卡特琳娜的连番袭击,德国也于2013年再度发生严重洪灾。这些“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事件究竟是真的日益频发,还是只因为媒体的报道较之以前更为密集?
Höppe:毫无疑问,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众媒体,获得更多关于极端天气现象的信息。这让我们觉得,这样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然而,同样显而易见的是,造成严重损害的天气事件确实与日俱增。据我们关于自然灾害及其造成损害的数据库,过去30年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了近两倍。其中,洪灾增幅尤为显著,风暴增速略缓。自1980年至今,风暴数量已经增加了250%左右。另一方面,诸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等地质灾害并无明显增长。
所有这一切都归咎于气候变化吗?
Höppe:我们无法断言,某个极端天气事件仅仅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尽管如此,过去30年来,天气条件的确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仅凭自然界的气候循环,或者至少不能仅凭目前所了解的任何循环,来解释这些变化的根源。换句话说,种种迹象有力地表明,在这方面,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具有一定影响。此外,涉及的其他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和人们越来越多地移居到极端天气事件易发地区。但是,就算考虑到这些因素,人们依然只能以大气变化来解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
天气模式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是不是因为大气变暖?
Höppe:气候变化是指平均气温变化。我们所看到的损害主要源于气候变暖意味着海洋温度升高。譬如,夏季北冰洋冰层将大面积融化。2012年,北冰洋冰盖已萎缩至极低点,远远超出预期水平。海洋表面温度变化导致海水加剧蒸发,正是这些水蒸气驱动了“天气机器”加快运转。现在,整个大气系统蕴含着更大的能量,因为水蒸气凝结形成云朵的过程中,将释放蒸发热。这些能量为热带风暴、雷暴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注入了充足的动力。
有迹象表明,过去15年间,气温并未升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Höppe: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若干种自然气候循环与人为因素导致的气温或多或少增长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会重复出现一些时期,在这些时期内难以分辨出人类活动是否引起气温升高,或者在几年内气温实际略有下降。有时候,这种气温下降是归因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譬如,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平均气温降低,是由于当时的空气污染严重。欧洲和北美上空的雾霾遮挡了阳光照射,从而触发了轻微的冷却效应。因此,那时候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环境法规,使空气质量得以改善。换句话说,是导致污染的颗粒物排放等其他人类活动过程,掩盖了温度升高的事实。
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事?
Höppe:现在,气温并未像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样急剧升高。过去10年,拉尼娜事件发生率异乎寻常的高。拉尼娜事件以及与之相反的厄尔尼诺事件,都是发生在南太平洋的自然现象,但其影响力却渗透到几乎世界每个角落。这种自然波动会引起洋面水温降低(拉尼娜)或升高(厄尔尼诺)。在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年份,平均气温将略微下降。然而,拉尼娜年份的气温却在逐年升高。事实上,去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拉尼娜年。换句话说,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大自然的气候冷却循环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升温相重叠,从而遮蔽了人类活动造成升温的事实。当这个拉尼娜循环结束时,预计气温将再度升高。
简而言之,对于所发生的天气变化,海洋具有重大影响?
Höppe:是的。一些研究表明,过去几年,海洋吸纳的热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这意味着人类活动产生的额外能量已有部分融入海洋。只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我们目前就能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因为这意味着大气升温不那么快,从而减缓变暖造成的天气变化进程。然而,这些热能依然存在于自然系统中,只不过是储存在海洋里。当温度有所升高的海水从海底深处上升到海面时,它将重新把热能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我们可以暂时赢得一些时间,但并不能阻止整个过程。关于这一点,依然有许多疑问尚待解决。气候研究人员知道,所涉及的复杂交互作用,令他们的所有理论都变得有些不确定。
太阳辐射波动会不会严重影响气温?
Höppe:太阳辐射具有周期性波动特点,最短周期约为11年。目前,我们正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然而其活动仍非常微弱。太阳活动周期对平均气温的影响很小,还不到0.1摄氏度。此外,有研究表明,哪怕今后几十年这种微弱的太阳活动一直持续,其影响仍将微不足道。从根本上讲,微弱的太阳活动永远不可能抵消变暖趋势。
未来将发生多少次严重洪灾和像桑迪这样的风暴?
Höppe:这很难预料。显然,过去30年北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片大陆上,造成严重损害的极端天气事件增速最为迅猛。过去30年,降临北美地区的破坏性天气事件增加了近4倍,包括各种类型的极端天气事件,从暴风雪,到森林火灾,再到龙卷风、热带风暴以及洪灾和干旱。相比于亚洲和欧洲,龙卷风在美国更为常见,因为这里没有连绵的群山,无法阻止从北极刮来的寒流与来自亚热带的暖流交汇。因此,北美堪称气候变化实验室,在这里,可以观察到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影响。
欧洲和亚洲人民应该担心什么?
Höppe:欧洲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数量仅多于南美。在这两个大陆,日益增长的极端天气事件主要是热浪和干旱,不过,暴雨也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一项研究发现,今后30年,“50年一遇”的洪灾将变成“20年一遇”。此外,夏季也将发生更多雷暴天气。在其他大陆,气候变化将主要对热带风暴造成影响,譬如,美国的飓风和亚洲的台风。有显著迹象表明,气候变化将令这些风暴变得越来越凶猛,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风暴从更高浓度的水蒸气里获得了更大能量。这并不意味着风暴将变得越来越频繁,但却意味着超强风暴的比例会增加。
预计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极端天气事件将造成什么样的损害?
Höppe:在欧洲,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害仍将在可控范围内;保险制度将能弥补损失。认为,今后30年,夏季风暴在德国造成的财物损失将增加30%左右——或者说,每年增加1%。在气候已经陷入不稳定状态的地区,情况则有所不同。譬如,印度担心,气候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季风的性质。特别是,如果印度季风变得更加强劲,或者消失无踪,将带来巨大灾难。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预计,如果不采取大刀阔斧的举措来遏制气候变化,那么,到本世纪末,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目前看来,人们仿佛不会采取这样的举措。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受害最深,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已经非常恶劣。因此,哪怕轻微的变化也会威胁到全国人民的生存。此外,这些国家的人民无力作出必要的调整。我们成立的慕尼黑气候保险倡议(MCII)组织正在将保险解决方案纳入气候谈判,这样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作出调整。
受影响地区还能做些什么,以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Höppe:即便我们立即采取极其激进的气候保护举措,目前也无法阻止气候变化。我们只能减缓这个进程,并适应将要发生的变化。譬如,就防洪举措而言,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也需要建立热浪预警系统,并应在诸如医院和养老院等场所,加大力度投资部署楼宇管理系统和空调系统。你或许还记得,2003年,席卷欧洲的热浪夺去了7万人的生命。美国应当加强其建筑法规,以确保在发生风暴时提供更好的保护。此外,应当劝导人们不要在海边修建房屋,而应在这里建造专门的缓冲带。
如果我陷入沉睡,并且今后50年里变暖趋势并未得到缓和,那么,当我在2063年醒来时,世界将变成什么样?
Höppe:如果你是在德国醒来,你最想要的东西将是空调,因为像2003年7月那样热不可耐的热浪,将在欧洲成为习以为常的天气。过去,像2003年7月那样的天气每隔500年才会出现。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型预测,像2003年那样的炎热夏季很可能大幅增加,到本世纪中叶,可能每两三年就会发生。南部地区的情况更糟,在这里,气候变化已经危害到农业生产。如果这些地区的情况得不到改观,那么,从长远上看,所有人的生存都将陷入困境,许多人将被迫背井离乡。他们将朝着生活质量仍相对较好的地区迁徙。这继而将在迁徙地引起政治紧张和安全问题。粮食生产也是一个重大问题,譬如农作物种植将从美国向加拿大转移。气候变化将令俄罗斯获益匪浅。俄罗斯幅员辽阔,很可能成为“世界谷仓”。目前,由于气候寒冷,俄罗斯的许多土地并未用于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