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uan球终端产业需求回暖与技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quan球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周期。在第12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第12届半导体设备与he心部件展示会(以下简称:CSEAC 2024)上,来自各大分析机构及企业的演讲嘉宾均对此趋势进行了提及与阐述。
半导体产业进入新周期,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上游关键环节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国产半导体设备有望迎来一波新的产业机遇,加上原本的替代需求,后续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2024年quan球半导体营收预计增长16%
CSEAC 2024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年度盛会,共设6大展区,6万平方米,总计1000%2B企事业单位参展,预计参展观众超过80000名,展会的huo爆恰恰也证明了行业当前的状态。
在CSEAC 2024开幕式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分会理事长、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等人发表了主题演讲。有zhuan家分享数据称,预计2024年,quan球半导体市场营收增长16%,至6,112亿美元。其中,逻辑和存储芯片将在2024年迎来强势增长,为quan球半导体市场注入强劲动能。具体来看,逻辑芯片增长10.7%,存储芯片增长76.8%。预计2025年,quan球半导体将继续增长12.5%,至6,874亿美元。
为了跟随终端需求的增长,2024年和2025年quan球晶圆厂产能也会迎来增长。预计在2024年将同比增长6%,在2025年实现7%的增长,达到每月晶圆产能3,370万片。目前,晶圆制造产能正在向国内转移,截至2020年,大陆晶圆制造产能已经占quan球的17%。未来几年,在quan球300mm晶圆厂产能占比中,大陆晶圆厂的占比将持续攀升,给国产半导体设备带来巨大的增长机遇。
国产半导体设备要做好差异化并保护知识产权
在CSEAC 2024开幕式上,王晖分享的主题为《差异化创新提高本土设备商的he心竞争力》。他在bao告中提到,纵观quan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美国向日本、向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的几轮产业转移。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兴起与成长紧紧跟随quan球芯片制造中心的迁移。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quan球半导体芯片制造的中心。由于半导体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这波兴起的中国芯片制造潮流中,只有尊重知识产权,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够成为quan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冉冉升起的新星。那么,国产半导体设备后续该如何发展呢?王晖认为,要尊重知识产权,要主打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低价内卷是中国半导体健康发展面临的zui大挑战之一,带来的低毛利无法支持设备企业持续研发投入,不可能迭代升级现有技术及研发新技术,zui终损害了芯片制造商的利益。半导体设备厂商毛利润的健康水平应在40%-50%之间,价格内卷的弊病是没有足够毛利支持自我研发,只能把自己降维到“设备翻新公司”,但是设备翻新公司只是买一台旧设备,翻新该台设备,如果买了一台旧设备,翻新N台设备,就是违反中国知识产权法。这种非法“翻新”和“抄袭”绝不是创新,绝不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如果“内卷”是“卷”新的差异化技术,满足下一代技术产品的技术挑战,潜心研发属于自己的he心zhuan利技术,这是良性“内卷”,是值得鼓励的,享受在zhuan利法保护下的20年的高毛利时间,在中国市场验证及推广后,可以坦荡走向quan球市场。
王晖称:“盛美上海的产品便是差异化创新产品,有足够的IP保护,如果有‘翻新’盛美的产品,我们一定拿起法律的武器,将绝不姑息。”目前,盛美上海在前道湿法、后道湿法、大硅片湿法、电镀、炉管、PECVD、Track、抛光环节都推出了自己的设备,主打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拥有大量quan球独有的知识产权技术。
国产量检测设备实现突破的关键
半导体设备种类丰富,其中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的作用主要是应用于晶圆加工环节,目前以厂内产线在线监控为主。根据VLSI统计,2023年quan球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市场中,光学、电子束、X光技术占比分别为81.4%、14.2%、2.3%,KLA、应用材料、日立等CR5公司的市场占比超过84%。中国大陆半导体量检测市场中,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国际巨头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第五,要避免低端内卷。国产量检测设备厂家一般都会选择进入门槛相对容易些的设备入手,这样就造成了短时间内虽然资源总体在增加,但资源利用率却很低的局面,同质化严重。比如膜厚量测设备,中国大陆近几年就新增了3-5家公司为了抢夺市场,彼此往往把在低端市场打的价格战带入了先进工艺领域,推广不达标的设备,对客户的量产要求缺乏敬畏之心,表面上是“跑马圈地”,实则将损害国产量检测设备整体形象,拖累行业的良性发展。zui终的结果是总的国产化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而国产量检测设备行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变得更具挑战性。
结语
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上游的关键环节,是制造半导体产品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设备。过去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先进工艺制程和先进封装等领域,国产半导体设备目前的竞争力较弱,导致后续几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在quan球的市场占比不增反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着力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竞争力时,尊重知识产权,避免低端内卷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和人才储备要尽快完善,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发展提供一方沃土。